如果说人工智能,在5G商用元年开启的今天,被公认为推动万物互联的关键点,是汽车行业的“风口”所在,那么芯片,则是继疫情之后,另一把悬在车企头顶的利剑。进入2021年,芯片的供应并没有随着疫情的消散有所好转,反而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车企在此情况之下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处境。
不过在缺芯蔓延成全球性问题的当下,危机也让更多的客户将目光投向于国内供货商,而芯片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汽车行业的下一个“风口”。站在两个“风口”之中,致力于成为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全球领导者的地平线则是时代洪流中最为积极的逐浪者。
2015年7月,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率先提出聚焦边缘人工智能芯片方向,开始进军车载芯片行业。时至今日,近六年时间,地平线已发展成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企业。
“征程”,地平线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瓶颈是算力不足,因此汽车智能芯片成为决定竞争胜负最重要的筹码。
2019年8月,地平线发布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搭载地平线自主创新研发的高性能计算架构BPU2.0,可提供超过4 TOPS的等效算力,典型功耗仅2W,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零的突破。据介绍,官宣搭载征程2的车型已有长安UNI-T、UNI-K,奇瑞蚂蚁和上汽智己四款,征程2的出货量也于2020年突破10万片。
到了2020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将智能汽车引领向一个新的时代,由软件定义汽车,汽车智能芯片成为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自动驾驶再跨一个等级。也是在此期间,地平线针对高级别辅助驾驶场景正式推出征程3芯片,可实现高级别辅助驾驶、驾驶员监控及自动泊车辅助等功能。据悉,征程3现已获得前装量产车型定点,车型将于2021年年内发布。
同时,地平线还将在今年7月正式发布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征程5,该芯片具备96TOPS的AI算力,典型功耗为15W,支持16路摄像头,性能超越特斯拉FSD,可满足车厂高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需求。
不难看出,地平线正以1年1代芯片的研发速度向前推进,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总经理余轶南就芯片研发难度曾表示“汽车芯片本身很难,主要原因是开发周期长、难度大、硬核急,不单是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体系等,这只是芯片本身,真正一个芯片想上车需要完整的一套工具链体系。”
也正因为如此,在车载AI芯片这条赛道上,全球仅有三家公司实现了规模化量产,地平线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公司。
开放共赢的汽车产业生态
3月30日,地平线副总裁&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在“H-CLUB”媒体沟通会上,曾提出一个问题,“地平线在大家眼中是一家怎样的公司?”实际上抛开技术层面上取得的成就,地平线更趋向于一家“服务性”的企业。
自动驾驶是一种技术,但技术不是需求,而是满足需求的工具。在地平线看来,智能汽车的“最大公约数”就是最底层的汽车芯片,现如今地平线已成为智能汽车产业的“最大公约数”,其未来的目标则是建立起覆盖产业链上游、一级供应商以及汽车应用的一种汽车产业合作伙伴生态,共同服务于车厂。
简单的说,地平线想要打造的生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将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合作伙伴纳入生态当中,让他们的先进技术如感知单元赋能汽车行业;二是帮助传统的车厂一级供应商,实现软件化、智能化升级;三是优化车内应用生态。
以此为中心,地平线的芯片也不再是单一意义上的芯片,而是为车企提供一套完整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当前,地平线与车企合作,为其提供的芯片是标准化的,但基于芯片上支撑的算法不一样,可满足车企差异化的定制需求。围绕于此,地平线还形成了包括ADAS、多模交互、NaviNet等在内的可与征程芯片完美兼容及适配的产品矩阵。
凭借此优势,地平线在2021年先后与上汽、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地平线将根据上汽及比亚迪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基于征程 2、征程 3 和征程 5 全系列芯片的汽车智能芯片的完整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此外,地平线官网显示的合作伙伴中,奥迪、广汽、红旗、长安、SK、freetech等车企与供应商相关企业赫赫在列,同时张玉峰曾透露,地平线正在跟一个合资车企谈判,预计今年定点,2022年量产。这也意味着一旦拿下合资车企,地平线的芯片销量将迎来一个质的跨越。
“风口”下的挑战
不过,能被定义为“风口”的行业,向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的自动驾驶,仍然未臻完美。根据自动驾驶理论,人类的目标是L5的完全自动驾驶,而目前,主要集中在L2和L3当中,也就是组合驾驶辅助和有条件自动驾驶这两种情况。
今年3月,被频繁报道的特斯拉失灵事件,再次将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放上台面。地平线从智能感知上来看,构建自动驾驶安全系统仍然面临三个问题:功能安全问题,硬件在不同海拔、温度下存在失效的风险;环境的不确定性,例如面对不同的车流;网络安全问题。
此外,随着各大车企及互联网领军企业开始走向自动驾驶研发的道路,在对未来汽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余轶南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以后自动驾驶的赛道将越来越窄,发展会越来越聚焦,发挥的点也比较局限。不过生态一旦形成,就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垄断者地位很难被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