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2021牛年春晚的舞台上,一头“牛”引发了外界的关注优必选科技研发的首款大型四足机器人化身“拓荒牛”,与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等呈现了创意表演《牛起来》。这已经是优必选第四次与春晚相遇。
“在智能机器人这个领域,我们就像一头‘拓荒牛’一样,长期在无人区行进。”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说,这像极了深圳当初从0到1的创业过程,筚路蓝缕。
除了春晚“秀肌肉”,优必选的高光时刻还出现在2018年5月:其完成腾讯领投的8.2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为当时全球估值最高的AI创业公司。
乘着资本的东风,2019年4月,优必选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2020年11月,优必选增加聘请民生证券作为联合辅导机构参与上市辅导工作根据相关规定,融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IPO项目可以实行联合保荐。最新消息显示,优必选决定由股东民生证券来做保荐人,于今年1月在深圳证监局提交了辅导备案预计此次募集资金小于100亿元。
面对机器人艰难的商业化,优必选能否顺利铺平上市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 周中雨
从0到1
做机器人领域的“拓荒牛”
在周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尊几乎陪伴了他整个创业过程的机器人擎天柱。因为在日本展会上看到可以灵活运动的人形机器人,周剑重拾了小时候对《变形金刚》的痴迷。
2008年,周剑开始第二次创业。信心满怀的他却遭遇了一系列难题,技术瓶颈和难关无法突破,资金大量投入后,像是投进了无底洞,收效甚微。
研发过程中最难的是“伺服驱动器”,也就是能让人形机器人自由活动的关节。单这一个关节,周剑和团队死磕了五年。
优必选要的是一个可以量产、可商业化的机器人,然而如果没有伺服驱动器做关节,机器人根本就做不出来。在国内,买不上这种零部件,因为没人做,也没人卖,而韩国、日本、瑞士生产的部件,动辄都是上百美元的高价,注定难以量产和可商业化。
在最艰难的时候,周剑花完全部积蓄,卖车卖房勉强支撑公司运转,最后借钱借到没朋友。这样的境况持续到了2012年下半年,直到优必选的“新物种”第一台小型人形机器人Alpha诞生,公司终于迎来转机。
2013年,周剑带着Alpha参加融资路演,被深圳正轩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也是比亚迪联合创始人夏佐全一眼相中。夏佐全当场决定要投资这家公司。
实现伺服驱动器的量产后,优必选开始自研机器人的“大脑”人工智能算法,推出多款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以及AI教育、智慧物流等行业解决方案。“一步一步艰难拓荒,就像是深圳从0到1的创业过程的一个缩影。”周剑说。
不过,迈出了第一步后,从1到100的过程也同样备受煎熬。
跳槽来优必选的人,几乎都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尤其是一些从手机等消费电子行业跳槽过来的高管。相比手机这种标准化、体系化产品,每推出一款手机,就能预判到其增长空间,并根据增长备货,而优必选研发一款产品,推出后可能在市场上激不起太多火花。
市场要稳定的机器人,最重要的是对产能和质量严格把控。而智能机器人涉及几千个零部件,还要在软件设计,导航、语音、视觉等算法及伺服驱动器等软硬集成上反复琢磨,早期因为订单规模太小,也没有代工厂愿意接单,优必选很早就在深圳设立了自己的自动化工厂。
一些高难度的人形机器人,生产良率刚开始可能只有70%,都不好发给客户。“互联网厂商也许只需要一款App快速迭代就能解决,而我们的销售、设计、研究院等部门经常为此相互追责。”周剑感叹,如果内心很脆弱的人,是无法做下去的。
但选择机器人这个赛道又让周剑有些庆幸,“互联网商业模式也许一步错就全盘皆输,而机器人行业也许沉寂半年时间,也依然有机会,因为技术是需要沉淀的。”
周剑说,身边聪明的人很多,而自己是那个最笨的,一心只想着把智能机器人做好。
从兴趣到商业化的跨越
研发机器人,始于周剑的兴趣,但在业内看来,人形机器人还不足以成为刚需,产品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日。
“整个AI行业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形成不了刚需。买一台机器人回来干什么?黏度不是很高,体验也不是很好。”周剑承认。
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困境。即便在双足机器人领域做到了世界最顶尖,无法盈利的波士顿动力依旧免不了卖身的命运,如今这家公司已历经多次卖身。
对于商业化的难题,周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突破:第一深耕技术,将AI和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让机器人的感知、运动和移动能力满足实际的应用场景;第二从细分场景切入,研发专用的服务机器人产品,从单点切入再到面,形成机器人应用生态;第三要从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满足社会重大需求突破,让机器人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在优必选的展厅,产品线展示从医疗、教育到物流等行业,看起来和其它企业做着同样的事情。其实不然,在周剑看来,这有如机器人的双足,一条腿支撑优必选的商业化,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化验证,另一条腿让优必选得以心无旁骛开展前沿技术布局。
而AI技术趋于同质化,乃至出现更多的模仿者,不禁让外界产生怀疑,优必选能否持续领先?在近日,就连投资了优必选的腾讯,也推出了自己的机器狗。
“大家的基因是不同的。你能想象互联网巨头会去花力气量产一个机器人?”周剑对此并不担心,机器人行业需要长期坚持,牵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技术,“最重要的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即便巨头入局,也可以凭借前期的生态闭环形成竞争优势。”
“还存在很多细分领域,我们与其它厂商并没有太多重合。”周剑举例说,一些厂商获取的场景是静止的、高清的,而优必选的则是运动的、模糊的,形成了差异化。
未来十年产业“量变到质变”
在周剑来看,从0到1、1到100是艰难的,但从100到10000,却只需要一个节点。
周剑笃定,和轮式机器人相比,双足的人形机器人既可以适应不同家庭环境,如避障、上楼梯,也更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你看影视大片,里面的机器人永远都是类人形的。”
他也设想过,未来年轻人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宅,他们需要一个情感陪伴,而与智能音箱的被动式陪伴不同,机器人是一个可以主动交互的陪伴,“也许你一回到家,机器人就会来和你打招呼。”
长远来看,未来的家会是什么样?在优必选看来,也许是全智能化的,例如,机器人帮主人把换下来的衣服送到洗衣机,自动摁下按键、洗完后又折好放柜子里。类似这样的简单重复的工作,都可以交给机器人。
周剑把机器人行业划分为两个十年,过去十年是服务机器人的储备期,未来十年则是黄金发展期,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
“未来十年,也许会有一家万亿级的服务机器人公司出现。”周剑说,这就有点类似新能源汽车,从默默无闻、没有人看得懂,到玩家扎堆入局,把市场做得风生水起。服务机器人也将在未来十年内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可能就是一刹那的事情。
周剑还设想了未来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后世界的样子,“硬科技是需要长期投入的,我们始终还是要坚持长期不懈的拓荒牛精神。”
■对话
南方日报:最近优必选被外界解读为“IPO重启”,优必选上市计划延迟了吗?
周剑:其实我们在一级市场融资还是比较顺利,能够支撑公司往前走。我们很早就提出了IPO,也希望了解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同时也在观察资本市场的动向。对我们来说,上市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着急,而是以一种扎实的态度来推进。
南方日报:您出生和成长都是在长三角,为何选择在深圳创业?
周剑:深圳产业链非常有优势,可以较低的成本找到你想要的硬件和设备,比如创业初期开个模就要报废上百万元,具有成本优势且成熟的供应链配套能快速验证企业的想法;这里民营企业居多,灵活性比较强,拥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
南方日报:对“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实施,您有怎样的建议?
周剑:“十四五”规划将AI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优先级,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做硬科技创新的拓荒者。
中国在AI领域有一些先行的基础,但各层次人才匮乏,建议加大政企校合作,普及AI教育,加强多层次人才培养,将基础研究做得更加扎实一点,提升科研质量。同时我希望也对AI企业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十四五”规划提到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应用场景,推动AI技术和产品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更好地融合,让AI发挥更高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