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教育是多种学科综合的学科,包含数学、空间设计、物理、化学、建筑、地理、生物等。格物斯坦表示:编程加盟课程的老师介绍说,学习机器人编程可以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动手、想象、创造、观察、分析等。机器人教育课程讲究在“做中学”、“玩中学”,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
任何新的教育内容进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都需要时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本轮课程改革在本世纪初启动,那段时间机器人的价格还非常昂贵,少数贵族学校才买得起,是“阳春白雪”。所以,一个时间阶段内,我们看到的机器人教育是企业推动或社会机构推动的,市场上是以竞赛驱动运行模式,校内是以兴趣小组为形式的活动,并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没有走到“每一个”学生身边。
客观地说,在上一个时代中,企业作为率先吃螃蟹者,试水机器人教育市场,是个大胆的行为,也是高尚的行为,为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打开了一扇大门,他们的功劳是值得肯定的。但时至今日,随着各方面因素的不断变化,由企业或一般社会机构推动的竞赛引导兴趣小组形式的机器人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应该有新的形式出现,这就是以“机器人进课堂”标识的机器人教育改革和实践。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网络平台部主任张生认为,人工智能教育要重视伦理价值取向的设计。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的热切关注,很大程度上基于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人类会不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其实质是人脑智能与人工智能,或者说人与机器人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
教育不仅承载着改变思维方式的任务,还承载着塑造世界观、价值观的重大任务。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应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得到充分重视。诸如“自动驾驶车辆在马上要发生事故时,是优先保护路人还是乘客”“如何增加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幸福,同时减少忧虑”此类的问题,将使学生在学科相关的真实问题情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并学会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结合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机器人教育强调手脑并用、知能并举,是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首先,文章分析了机器人教育的发展背景。其次,文章将机器人教育定位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中坚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抓手和推动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最后,文章提出制定相关政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加快建设教学环境、建立示范点是推进我国机器人教育普及的可能路径,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