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我的脸谁做主”,这个问题该有答案了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3-08 07:19:26   浏览:11511次  

导读:两条关于人脸生物信息的视频近日火了一是在短视频平台刷屏的蚂蚁呀嘿视频,用户上传一张正面照片,即可深度合成可以眨眼、张嘴、搞怪的唱歌动态视频;二是央视报道某高校研究团队利用人脸信息制作的一副类似面具的眼镜,可以解锁19款搭载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的...

两条关于人脸生物信息的视频近日火了一是在短视频平台刷屏的“蚂蚁呀嘿”视频,用户上传一张正面照片,即可深度合成可以眨眼、张嘴、搞怪的唱歌动态视频;二是央视报道某高校研究团队利用人脸信息制作的一副类似面具的眼镜,可以解锁19款搭载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的智能手机。

“我的脸谁做主”,这个问题该有答案了

(“蚂蚁呀嘿”动图示例,来自互联网)

两件事同时指向包括人脸在内的个人信息被滥用、盗用问题。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呼吁,要加强人脸识别监管,加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之前,公众对人脸信息被过度索娶应用场景零门槛现象,有过不少担忧,有些案例也证实其中确实多有隐患。

去年,有人戴头盔去看房买房,原因是个别城市被曝售楼处滥用人脸识别技术,“熟客”上门会被多收数万元至数十万元房款;广西某地多名业主遭遇刷脸后、房子被过户的惊险事件;有人因社交账号上的个人照片被不法分子抓娶经AI换脸制作成色情视频,遭到敲诈勒索,面临“社会性死亡”。此外,浙江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也将人脸信息如何合理使用的话题引向深入。

“我的脸谁做主”,这个问题该有答案了

从上传个人信息参与小游戏自娱自乐,到应用场景泛化而不得不授权对方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再到不法分子滥用、盗用个人信息,侵害公民隐私权、名誉权以及财产安全……某种程度上说,个人信息的滥用与保护已经迎来至关重要的对决时刻。

能否调动强有力的举措保护好个人信息,不仅关乎百姓的个人利益,也关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健康发展,关乎深度依赖这些技术的相关行业产业能否行稳致远。

据测算,这几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500亿元。显而易见,人脸识别技术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行业可以趁大多数人还懵懵懂懂的时候,上演疯狂吸金游戏。

有代表委员认为,“在相关监管制度和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不少采集人脸信息的机构不具备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安全保障机制,亟待对人脸识别加强监管。”

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完善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的保护。2019年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宣布,“APP运营者不得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要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并经个人信息主体自主选择同意”。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民法典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如何将相关法律法规落到实处,缩短现实与愿景之间的距离,是一大考验。比如,关于处理个人信息,法律的规定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但相应的判定标准和界线不甚明晰,为监管带来一定困难。

“我的脸谁做主”,这个问题该有答案了

此番代表委员热议个人信息话题,表达了民众的心声,也揭示出这一领域的短板以及有待改进的方向。比如,未来应当在完善个人信息周边体系上发力,推进大数据立法,确立个人对自身数据的控制权、删除权、遗忘权等基本权利,对安防、金融、电商、支付等应用场景使用个人信息、索取授权等行为,设立门槛并开展深度安全评估等。

一句话,解决难题要有系统思维,不能停留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在数字技术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安宁、安心,要靠完善的制度和严密的法律来呵护。

“我的脸谁做主”,这个问题该有答案了。

来源:工人日报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