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一度风光无限要做“AI语音第一股”的云知声,最终在上市路上停了下来。
2月19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已主动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这距离云知声提交IPO申请仅3个半月时间。
云知声方面向外界的回应则是:本次主动撤回IPO是出于公司战略发展因素考虑。对于之后的IPO计划,云知声方面表示,不会放弃IPO,未来会适时考虑重启IPO的推进计划。
2021年被业内广泛视为人工智能(AI)产业大年,目前包括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旷视科技、格灵深瞳、优必选等多家AI公司都在争抢A股科创板上市“门票”,欲借公开募资为高投入、持续亏损的业务发展“补血”。
在这样的背景下,云知声距离上市“临门一脚”时却主动撤销IPO申请,不免引发业界诸多猜测。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曲忠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这是AI热病变的一个信号,尽管不强烈,却预示着AI产业上市潮在刚刚潮起之时,或将直面倒春寒。
成立于2012年的云知声是一家提供智能语音技术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其主营业务有三部分,分别是智能语音交互产品、智能物联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技术服务。
2017年-2019年,云知声营收分别为6114.07万元、1.97亿元、2.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89.14%。2020年上半年的主营业务营收为8458.13万元。随着云知声业务结构的优化,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从2017年的11.41%增长至2020年上半年的31.66%。
从体量上来说,云知声其实只是一个小公司,而依靠人工智能的招牌,让这个公司很快被业界所熟知。
但另一个事实则是成立八年来,这家公司已经经历了智能语音方案、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综合服务商等多次业务转变。
不断变换角色的云知声,在2020年末,以人工智能语音服务的大旗,向IPO发起冲击,并由此被称之为“AI语音第一股”。
云知声在招股书中提及智慧医疗领域,称公司“语音病历录入系统优势地位显著,市场占有率高达70%,病历质控系统逐渐发力,目前市场占有率约30%;公司智慧医疗类产品已在北京协和医病等近百家三甲医院中上线使用”。
这个所谓可能成第一股(不是行业第一)的名头,让云知声备受瞩目,须知在此之前的2020年7月,寒武纪上市,成为“AI芯片第一股”,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
然而,就在招股书披露仅1个月后,这一组市占率数据遭到A股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的质疑,后者通过覆盖医院数量、收入、应用场景等维度数据对比,称云知声在智慧医疗领域70%的市场占有率“严重失实”。
科大讯飞的质疑,或许带有多重原因,除了是友商的因素外,还在于AI语音领域,科大讯飞一直被视为国内执牛耳者。
早在2017年11月,科技部宣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一共四家,分别是依托百度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阿里云公司建设城市大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从四家国家级实验室的配置上看,科大讯飞在人工智能语音领域的地位,可见一斑,且作为上市公司,本身就可看作是“AI语音第一股”。
云知声的实力,相对于科大讯飞来说,则弱小了太多。
有观点即认为,恰恰由于科大讯飞的质疑,不管成立与否,都给市场上对“AI语音第一股”这一概念有炒作欲望的投资者们,浇了一盆冷水,也是的云知声上市的“故事储备”被架空。
但在书乐看来,云知声撤销IPO申请背后可能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一举动表明AI产业虽然是风口,但是能否打开应用场景、是否具有落地价值才是AI公司能否上市成功的关键。
如果光有算法和“故事”,不足以支撑其IPO之路,资本市场更期待能够有实物存在的人工智能。
目前而言,云知声在AI落地上,确实偏弱。
云知声在招股书上就表示,准备通过上市募资9.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人工智能技术中台建设”、“面向物联网边缘计算的人工智能芯片研发平台建设”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建设”三个项目,同时还有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9个亿来达成3个大项目,对于烧钱如流水的人工智能领域来说,本就有些天方夜谭,而即使是智慧医院建设,即如云知声所言其语音病历市场占有率高达70%,也不可能靠数亿元就升级为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何况科大讯飞质疑的恰恰是这个语音病历占有率,毕竟这也是科大讯飞发力的一个主攻方向,而两家自行披露到2020年上半年的覆盖医院合计不过600家(科大讯飞489、云知声112),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了99万多个(2019年7月数据)的大背景下,这一占有率提法其实颇为可笑。
结果,也就成了蹭热点蹭故事变成事故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