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83%都来源于眼睛,位于五官之首,由此可见,视觉是人类观察世界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通过视觉,我们可以获取外界事物的大孝明暗、颜色、状态等信息,还可以在不需要进行身体接触的情况下,直接与周围环境进行智能交互。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也不遗余力地将人类视觉能力赋予计算机、机器人或各种智能设备。既然人工智能需要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那么发展人工智能,首先就要先帮助机器“看懂这个世界”。
机器视觉作为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核心技术,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机器视觉对于人工智能的意义,正如眼睛之于人类的价值,重要性不言而喻。犀灵视觉CEO冉亮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这几年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大家之前在图像传感器、视觉处理和视觉算法上的积累,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给AI装上慧眼,这是大家的目标。
“感存算一体”的智能视觉传感器
犀灵视觉的智能视觉传感器,正如产品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智能传感器,是一个自己能够运算的传感器。
冉亮表示,犀灵视觉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不是简单的塞了一个AI的芯片或是IP进入传感器来实现运算,而是充分运用了传感器自身包含“模拟域”的特点,通过矩阵式SIMD处理单元阵列、“感、存、算一体”等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在“模拟域”上运算,来实现超高速(零延时)和超低功耗的智能视觉处理能力。通过在视觉传感器的上增加运算功能,使传感器能够输出精简、关键的特征信息、或是直接输出神经网络推理结果,帮助整个AI系统提升处理效率。(这里的效率包括功耗、速度、成本)
冉亮表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和我们类似的产品,但是如果从应用角度出发做个对比,那么与其他实现同样功能的传感器想比,功耗上我们只需几毫瓦或是小于1毫瓦,而其他则需要几十甚至几百毫瓦;延时性上,我们只需几毫秒,而其他则需要上百毫秒;成本上,我们的综合成本也就几元人民币,竞争者可能需要几元美金。
聚焦三大应用领域
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半导体十年计划》报告中提到,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将被使用,而传感器输出的数据量也将远远超过人类所能处理的能力。这就说明,有必要在传感器上,利用其本身的特点,通过模拟近似运算来减小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甚至由传感器来直接完成感知和行动。
冉亮谈到,犀灵视觉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并不是要去替代边缘AI芯片的功能,而是利用在我们传感器实现某些运算的性能优势,来帮助提升整个系统的能力。目前主要聚焦三大应用领域:
全天候、超低功耗智能触发和唤醒(应用于智能监控和许多消费类应用例如智能猫眼、门锁、智能照明等)
冉亮介绍到,目前市面上大多数产品广泛使用PIR传感器来做触发或唤醒的功能,主要还是利用了PIR的超低功耗的优势,但是PIR传感器的弱点就是容易受环境干扰、误报比较多。而我们的智能视觉传感器,因为本身可以跑卷积神经网络,所以可以更加智能和精准的来触发和唤醒,同时我们也具备超低功耗这一技术门槛的要求,还有一个重要的,我们的模组成本也不高于PIR模组,也有利于我们大规模普及和应用
视觉交互领域
现在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手机、TWS耳机以及未来的AR/VR眼镜,都需要通过肢体、手势或是眼球来实现简单的操控和交互,在这几个不同设备上,对于实现交互有不同的要求。但最基本的几个性能点是,超低延时来确保交互的体验、超低功耗来确保电池的续航、超小尺寸(无需额外边缘AI芯片)来满足小空间的要求,同时成本也很重要。
客户给予的评价是最真实的。冉亮讲到,基于上述这些必须的要求,一家来自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知名公司给予我们的评价是,在过去的2-3年里,犀灵视觉的技术是他们唯一看到的,能够同时满足以上几个苛刻要求的芯片公司。
复杂场景(比如机器人、无人机、工业相机、自动驾驶领域)
冉亮谈到,在一些复杂场景里,用到的神经网络可能是20层,这样的话就不适合完全在我们传感器上完成。我们的作用就是在传感器端(相机端)直接高速的提取特征信息,来帮助整个AI系统更高效的完成各类应用。比如,我们会在传感器上实现视觉里程计功能,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后端边缘AI芯片实现VSLAM的算力要求;或者,我们可以在无人机上实现多目标的高速追踪功能,也可大大降低AI芯片的算力负担。
另外,在各个应用场景中,提到视觉,大家往往会担心隐私的保护,由于我们的传感器只提取某些特征信息,所以兼顾了隐私的保护,可以让视觉传感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地帮助大家实现更无感的智能生活体验。
未来 让创新从“芯”加速
在前不久结束的安创成长营第九期Demo Day上,犀灵视觉斩获“安创之星”称号。冉亮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加入安创成长营并获得安创之星,我们了解到安创前八期里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创业公司,许多都已成长为业界的独角兽了,希望能够向各位学习,与各位合作,在这个最好的科技创业时代里,让创新,从“芯”加速。
同时也表示,犀灵视觉目前已经完成原型芯片的开发、流片、验证和许多应用的开发,近期目标还是要尽快实现第一颗产品的量产,并在2022年实现小几千万的销售额;同时迅速增加新产品数量和拓宽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销售额,目标在2023年实现盈亏平衡,而不是一直依赖于投资人的输血。除此此外,我们还希望不仅仅可以在自己的技术赛道上纵向突破,也可以横向联合其他相近领域的公司、甚至借用资本伙伴们的力量,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强,最终有能力直面许多世界知名芯片和传感器公司的竞争。
(内容中图片来源犀灵视觉,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