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城市大脑”是落实“五新”政策,发展“新基建”的一个重要抓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海淀区获悉,日前,包括海淀城市智能运行指挥中心(IOCC)、AI计算处理中心、“时空一张图”项目等在内的海淀“城市大脑”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海淀城市治理进入智能化时代。
海淀“城市大脑”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孪生、精准调度,数据反哺、协同联动,AI赋能、自我成长,实现对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再造、模式创新、效率提高,是支撑和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有了“城市大脑”,以往靠人力盯守、巡查的很多城市治理问题,靠智能化设施就能解决。不但解放了人力,而且更加精准精细。海淀全区的道路、建筑、城市部件、重点区域等实时画面和数据汇聚在一起,遇到突发事件,不用到现场就能高效开展指挥调度。
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城市大脑”按照“1+1+2+N”架构模式建设,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N个创新应用。截至目前,感知网、AI计算处理中心、大数据中心、时空一张图、海淀城市智能运行指挥中心(IOCC)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
其中,海淀城市智能运行指挥中心(IOCC)位于海淀区政府第一办公区主楼内部西侧,由多功能指挥大厅、视频会议室、网络舆情监控指挥中心及会商室、技术保障间等配套功能区组成,被称为海淀“城市大脑”的“驾驶舱”和“神经中枢”。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态势预测、协同联动和智能指挥调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和决策智能化,形成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模式。
“时空一张图”项目作为海淀“城市大脑”时空信息的重要载体,汇聚了海淀区基础地理信息、行政区划、二三维地图、海淀区既有建筑物数据、海淀区城市部件数据、城市治理领域相关单位业务数据等249个各类专题地图数据,实现了部门之间时间和空间数据的融合,政务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一体化融合。
据介绍,按照海淀城市大脑“需求牵引、业务驱动”的工作思路,“时空一张图”项目未来将着眼于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建立一张图平台的标准地图规范,持续推动各部门数据汇聚和数据体系建设;二是梳理对接各委办局、街镇对时空一张图的进一步需求,推动在城市治理、街镇基层工作等领域的深化应用;三是基于时间、空间、业务场景、社会数据等方面提升平台能力,进一步探索一张图平台在城市治理领域创新应用,构建真实、动态的反映城市状态和变迁信息的“数字孪生城市”。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王斌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