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
由此可见,无论是2025年还是2035年,未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国际化”。那么当前,上海的城市数字化建设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世界上又有哪些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值得上海对标?为了找到一个更清晰的答案,记者采访了曾参与“十三五”规划智慧城市项目研究的埃森哲团队。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智慧城市的升级版
“从《意见》的实施细则看,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之前‘智慧城市’建设的升级版。”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陈继东指出。
因此要理解国际数字之都,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智慧城市。为了找到答案,埃森哲曾经调研了全球范围内实施智慧城市战略的大部分城市。调研结果显示,世界各国普遍认为,智慧城市应具备六个方面的内涵,即智慧经济、高效政府、舒适生活、便捷交通、创新服务、宜居环境。
根据六大内涵,智慧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战略意图有三个重要的方向:第一类是公共服务的优化和增强,包括政府信息的公开,医疗、教育、交通、市政管理等;第二类是加速推动已有传统产业的创新转型升级;第三类是培育新兴产业。
第一类典型城市是瑞典斯德哥尔摩。由于北欧城市企业普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的智慧城市工作重点在于基础设施。第二类典型城市是德国斯图加特。斯图加特是传统汽车工业城市,在面对科技创新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需要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类典型城市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和新加坡。小国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基本都放在初创企业的培育上。
“这是早期智慧城市建设的样板城市。但不难看出,它们在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城市创新三大领域中,要么选择其一重点发展,要么各自发展,充满‘割裂’感。”陈继东表示,之前上海进行三轮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同样的情况。“作为智慧城市的升级版,真正的国际数字之都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智慧城市。新发布的《意见》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对标国际,但不是简单对标
改革开放以来,在每一次五年规划中,对标国际一直是上海的发展目标,也是上海获得快速发展的“秘诀”之一。世界上排名靠前的各大全球城市都是上海学习的榜样。
但这一次,“十四五”规划期间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国际对标,将会不同以往。“根据我们团队的评估,上海垂直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做得非常好,甚至可以说世界领先。”陈继东认为,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上海与对标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缩小差距,而是学习好的“方法论”或“技术”,然后从同一起点一起赛跑。“是同场竞技,看谁跑得更好的关系。”
具体说来,上海第一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数字化建设,但在世界上,第一个这样做的并不是上海。
比如,卡塔尔在数字化城市的规划阶段就加入市民体验思维。即把每一个规划做成工作坊,让市民先体验,寻找痛点,再针对痛点进行数字化转型,最后再全市推广。再比如,比利时也针对城市数字化转型成立了市民实验室,将城市数字化建设模拟成一个开放的平台,鼓励公众参与,直接与政策制定部门交流,从而决定城市数字化领域的优先级。
“如果说从实施效果看,在‘以人为本’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方面,迪拜是非常值得上海学习的一座城市。”陈继东认为,迪拜的城市数字化顶层设计就是把政府想象成一个“人”,然后再与市民进行反复沟通,从而制定好每一个数字化转型步骤。“今年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年,尤其需要学习好迪拜的‘沟通’技巧,然后走好第一步,以及之后的每一步。”
埃森哲团队表示,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城市来说都是新课题。因此,上海在学习好的“方法论”或“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勇于创新。“特别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比其他城市跑得更快,实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的目标。”陈继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