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机器人吵架的视频火了,记录了两个机器人因为争粉丝而生气吵架,机器人憨憨的语调,很萌很有趣,非常有动漫的喜感……
人们点赞人工智能迅速发展之余,不禁莞尔失笑机器人也有了人类的喜怒哀乐,这也太好玩了……
然而,深入推敲此类事情的背后,其实在大方向上藏着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
为什么“细思极恐”呢?
如今,将机器人叫作“机器人”已不大准确了,因为其中智能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人工智人了。智能机器人向人学习,向人“进化”,这是大势所趋。
但其中涉及到的重大问题是,智能机器人学什么?学“好”还是学“坏”,学“高”还是学“低”,学好习惯还是学坏毛病?
这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大方向问题,特别需要避免一些重大误区。
首先是“喂料”。
就是人类给智能机器人学什么?
最根本的问题是智能机器人要能够分辨善恶,向真向善向美,特别是向人类学习,不是学人类的劣根性、坏毛并坏脾气,不是向人类学习负面情绪。因而,要建立智能机器人负面学习清单。
美国一国家实验室教智能机器人学习人类神经系统,用于研究人类神经系统没问题,但让智能机器人学习人类感觉而产生无聊、犯困等状态,就令人警惕了。
人类的发展方向是真善美、“高大上”,要克服的就是假恶丑、“低小下”。怎么能向智能机器人“喂”假恶丑、“低小下”呢?智能机器人学会了负面情绪负能量有什么好处呢?
因此,智能机器人学会生气吵架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不好笑。恰恰相反,机器人如果学会真生气真吵架,加上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会不会发展为打架甚至后果更严重的事情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人类社会的负能量及其传播本来就是一个顽症,再增加个机器人的负能量“教育”和传播,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想象的。
仅此一点,“机器生气人吵架”这种噱头应该反思,可以休矣!
其次是算法。
算法越精准越好,越算越懂你,越算越聪明。
但是有一个算法导向问题,就是说算法要合乎基本的道德法则。
负能量的东西需要剔除、隔离和防护,就像对待病毒一样,既要消除病毒,也要防止病毒式传播。
要防止智能机器人通过算法自主性、系统性的学习,掌握负能量,效法人类的负面情绪坏毛病,而且要防止智能机器人凭借算法的加速度越学越坏,出现心理问题乃至道德问题,膨化为发展问题和社会问题。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哲学教授安德烈亚斯埃尔皮多鲁撰文指出,“AI的心理问题应当被严肃对待。未来也需要对付机器做的坏事自虐或者伤害他人。毕竟我们也不想看到智能冰箱因为无聊而自断电源让食物腐烂,智能汽车因为无聊想着跳下海游泳”。
他的看法并非什么故作夸张之语,关于智能机器人的影视所反映的各种风险已经为人们敲响警钟,人类需要“杞人忧天”式的预警意识,需要强化防患于未然。如今要预防机器做坏事,首先要预防机器人学坏变坏。
最后是终极定位。
智能机器人是来干什么的?
究其根本,智能机器人有几个重大目标和意义。
一是解放人的体力劳动,人是血肉之身,而机器人是钢铁之躯。智能机器人能帮人干体力活,充分解决体力活,从而将人解放出来,去追求更自由更有创造力的工作。
二是促进人的智力升级,依靠机器人的超强外脑,帮助人干脑力活,同时促进提升人的智力水平,使人类更快更高更有效能,让人类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三是最根本的是提升人类文明,即帮助人类建设物质最大化丰富、精神最优化发展的高级社会形态。在顶层设计上,机器人的发展定位要非常高,即高度智能化、高度正能量。
总的来看,机器人应该是“超人”,在智力上比人更高,在道德上也别人更高。
但另一方面,人类是机器人的领导者、掌舵者,与机器人作为超人一点也不矛盾,关键是把控力。
就像刘邦所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