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担心机器人会代替人类?沃尔玛,这家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刚刚叫停了它引以为豪的自动化进程,解雇了 500 家门店的货架巡检机器人。为什么沃尔玛不再使用机器人?自动化转型需求被夸大了吗?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沃尔玛在本月初终止了与智能机器人公司 Bossa Nova 的合作,这家机器人公司为沃尔玛的 500 家零售商店提供了货架巡检机器人。
沃尔玛于 2017 年开始使用 Bossa Nova 提供的货架巡检机器人,并先在 50 个地点进行了初步部署。这也成为了沃尔玛引以为豪的零售自动化的探索案例。货架巡检机器人之后一直扩充到了 500 个沃尔玛的门店,使用机器视觉扫描货架并确定需要补货的产品。
Bossa Nova 的货架巡检机器人
工作中的 Bossa Nova 巡检机器人
据 Bossa Nova 披露,他们的自动化库存扫描总时长达到了 2350 小时,总里程超过 710 英里,获得的产品图像超过 8000 万张。
今年早些时候,Bossa Nova 还表示计划将沃尔玛的自动化商店扩展至 1000 家。并且在英国建立了办事处,准备全球化扩张。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疫情打乱了这一切。
沃尔玛的这一决定带来了连锁效应。Bossa Nova 不仅失去了一个大单,还裁员了 50%。Bossa Nova 的联合创始人 Sarjoun Skaff 在一份新闻声明中称,由于 COVID-19 爆发,该公司被迫「精简」其运营,但未对与沃尔玛的合同发表任何评论。
「我们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我们的零售 AI 是业界最好的,并且在机器人和固定相机上也能很好地工作,并且我们的硬件,自主权和运营在全球 500 多家最具挑战性的商店中表现出色。在董事会的全力支持下,我们将继续与零售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一起部署这项技术。」Skaff 表示。
因此,现在还无法证实双方合作的终止与裁员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于双方合作破裂的原因,沃尔玛也尚未给出官方回复。但《华尔街日报》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有悖直觉的原因:目前,用机器人,也许还没有用人工划算。
1、疫情导致网购激增,砸了机器人饭碗?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肆虐,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上购物,导致在线订单暴增。电子商务收入比一年前增长了 97%。该公司在第二季度财报中表示,由于其在线供应链和杂货业务,销售额有所增长。
沃尔玛卖场的员工于是多了很多在货架里游走、收集在线订单的工作,而做这个工作时也需要巡检货物相比价格高昂并且时常有 bug 的机器人,他们发现人类更加胜任货架补货这项工作。而单独弄一个机器人巡检货架,就有些鸡肋了。
发生在沃尔玛卖场的这个局部现象,与整个零售行业的变革方向似乎背道而驰为什么零售和零售上游的仓储领域被认为是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热土?
一大原因就是小批量、追求个性化的在线购物比例的提升对货物分拣、打包、末端物流等一系列流程提出了更多要求:灵活、快速、准确……如果都用人工来实现,长远来看,不光是人力成本高、劳动力供给有缺口,也面临速度、准确性上的挑战。
但具体到沃尔玛,却出现了大趋势中的小波折。
因为人类虽然在处理一些单一任务上效率可能不如机器人,但是当前却有一个碾压性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对于一些简单的多样化工作,人可以快速上手。
这就是现在发生在沃尔玛的情形:由于过去沃尔玛的业态以线下大卖场为主,线上比例相对较小,疫情中线上订单激增,他们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在卖场里,让员工根据订单拣货。但卖场环境不是为机器人打造的,所以最合适、灵活的方式还是直接用现有的人类雇员顶上,而一旦让员工开始拣货,公司就会发现他们也可以把巡检做了,快速学习多类型任务对人类来说并不难。
反观线上购物起家的亚马逊,最初的自动化动作就是收购用于拣货场景的机器人 Kiva,它使得亚马逊仓库里的拣货员不用再每天走路几万步,连上厕所都要掐表,在通道里争分夺秒(人工拣货时,大约 70% 的时间都用在走路和找货上),而是可以从容地等着机器人把货架送到自己面前,这大大提升了效率;但相应的,亚马逊也为机器人做了场地和环境改造。
正在亚马逊物流仓库中工作的 Kiva
从亚马逊的实践来看,机器人在节省成本、提升效率上确实卓有成效:
物流咨询公司 MWPVL 国际称,在仓库中使用 Kiva 机器人,亚马逊每发送一件商品可节省 21.3 美分,节省了 48% 的成本。瑞银分析师则估计,Amazon Robotics 部门每年可以给亚马逊节省大约 9 亿美元的人力成本。
2、大规模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却引来不少麻烦
一年前,为了节省人工成本,沃尔玛开始大规模引入自动化机器人。其中最多使用的就是 Bossa Nova 公司的清理地板机器人,和货架分类和补充缺货商品的货架巡检机器人。
当时的沃尔玛称,以前的地面擦洗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特别是对于超大面积的零售商店,每天可能要花 2~3 个小时才能完成。为了引入自动化机器人,沃尔玛增加了 600 条可以自动分类库存的传送带,以及至少 300 条可以检查是否上架的机器人。
这些举措曾经引发了业内关于「机器人替代人类」的巨大恐慌。不少媒体称,沃尔玛雇用的机器人越多,完成每个任务所需的人员就越少,它在美国的 4600 家商店中节省的钱也就更多。
沃尔玛也回应称,尽管减少了地板清洁等工作的劳动力,但它正在招聘员工专注发展其在线杂货业务。全天候的机器人工作马力将使员工减少苦恼并享受「更令人满意的工作」,同时还确保购物者看到更整洁的商店,更宽敞的货架和更快的结账速度。
但是机器的兴起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一些工人说,他们的工作从未像现在这样变得机器人化。通过激励高效率,这些机器迫使员工也提高速度和效率,同时增加了不少额外的负担。有些人还觉得他们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训练和照顾他们经常出 bug 的机器人同事。
沃尔玛在去年 5 月曾表示,它已将其员工流失率降低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超过 40000 名美国工人担任两年前不存在的职位。公司数据显示,该公司大多数美国工人的平均时薪约为 14.26 美元。
但也有不少工人抱怨说,自动化虽然替代了一些乏味的工作,但也带走了一些简单的乐趣,例如在商店里走来走去。例如,自助结账通道取代了一些收银员,并将大部分工作转移给了客户。但是,当听到包装袋中有意外物品的警报时,工人仍然必须待命,以指导困惑的购物者,修复故障并安抚机器。
3、人类的态度是「用好机器人」必须直面的问题
在更广的全球范围内和更远的未来,「用好机器人」还面临一个更复杂、难解的问题:人类对机器人的态度。
一是人们担心机器人会影响就业。
一直以来,美国一些批评人士就对机器人不可避免取代零售、仓库和维修工人的工作岗位而担心。
联合食品和商业工人联盟(UFCW)就曾对沃尔玛的项目变革发表声明,「毫无疑问,沃尔玛使用自动地板清洁机并不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和工人提供服务。如果沃尔玛在每家商店都这样做,那很有可能会毁掉美国 5000 多个维修工作岗位。」
不过,有经济学家认为,新技术就算会减少原有工作岗位,也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
二是人们对科技发展的恐惧。
在此次沃尔玛解雇 500 家门店货架巡检机器人的背后,也有这种担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沃尔玛美国 CEO John Furner 担心顾客在商店看到机器人会感到奇怪,影响部分线下消费者的体验。
购物者与 Bossa Nova 机器人相遇
这种对过度科技化、数字化的警惕已是欧美常态。
比如去年春天,亚马逊的 Amazon Go 就在旧金山遇到了挑战:代表旧金山第五区的监事会成员 Vallie Brown 在当年 2 月底提出了一项旨在禁止无现金零售商的提案,并将 Amazon Go 无人零售店纳入其中理由是 Amazon Go 等商店不收现金,而很多美国人会因为隐私考虑不开设银行账户,只使用现金,这将影响他们的购物权利。
作为极客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已禁用城市摄像头的旧金山一直走在正视科技伦理风险的前列。
不过,方兴未艾的机器人和自动化正在向上发展的轨道中,他们眼前考虑的更多还是功能层面、商业层面,如何「好」。
至于哲学层面的好,这确实不是企业家和工程师有余裕思考的范畴。
但事情常常如此,智慧带来的问题,往往需要更大的智慧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