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2-24 20:48:02   浏览:7901次  

导读:移动支付网讯:在2019年,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了风口,而且是12级飓风的风口。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推出轻量级人脸支付终端蜻蜓;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上展示轻量级人脸支付终端青蛙;4月17日,支付宝推出第二代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人脸支付终端蜻蜓...

移动支付网讯:在2019年,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了风口,而且是12级飓风的风口。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推出轻量级人脸支付终端“蜻蜓”;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上展示轻量级人脸支付终端“青蛙”;4月17日,支付宝推出第二代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人脸支付终端“蜻蜓”;5月23日,全国首笔基于央行支付标准的线下刷脸支付交易花落宁波。

支付宝、微信为了推广自己的刷脸支付机具不约而同的加大了市场投入和补贴,支付宝甚至推出了“无上限投入”政策,引爆了市场的激情,有媒体戏称,新一轮撒币大战开启了。一个百亿级别的市场就此开启。

诚然,人脸识别技术自使用起就存在争议,不过并不影响其推广,但是在2020年,人脸识别技术遭遇到了寒冬。

疫情:2020年对人脸识别的第一刀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乱了庚子年新年的喜庆,也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大城市要求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全民使用口罩对人脸识别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比如以快速面部解锁引以为傲的iPhone用户,发现戴上口罩之后自己的iPhone就“不认主”了。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这也就意味着人脸识别技术无法在戴口罩的情况下使用。

而线下人脸支付设备,更是受到了重大打击,本来使用率就不高,在2020年更是雪上加霜。

在疫情的冲击下,人脸识别技术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验。迫于现实,“戴口罩人脸识别”在四月、五月迅速出现,并快速应用,目前“戴口罩人脸识别”已经开始普及。

国际:人脸识别再遇禁令

2019年4月5日,旧金山监事会(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政府部门(受联邦政府管辖的机尝港口等出入境场所不在此例)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并规定城市机构在购买其他类型的监控技术之前获得城市议会批准,例如自动车牌阅读器和支持摄像头的无人机。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停止秘密监控法令》发起人佩斯金(左)

随后陆陆续续美国又有7个城市通过了相似的法案。今年9月9日,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通过了美国最严格的人脸识别禁令,不只是当地政府部门不能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包括商店、饭店和旅馆在内等机构也被禁止使用该技术。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在此法案通过的前一天,美国国会议员提出了一项法案:《2020年人脸识别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禁令法案》,该法案将禁止使用美国联邦资金采购联邦政府官员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或“任何生物特征识别监控系统”。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在法案禁令之外,今年8月,伦敦一家法院首次在同类型案件中裁决,英国警方在部署面部识别技术的时候,违反了人权和数据保护法。

虽然国际上人脸识别技术也在海关、机场等场景不断的落地,但是相关禁令、判例接二连三的出现无疑给人脸识别后续的推广蒙上了阴影。

这些禁令和判例虽然没有直接针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商用推广,但毫无疑问产生了影响,并且清楚明显的表现出了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不信任,其后续发展不可小觑。

国内:“我们有必要用人脸识别吗?”

1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对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世界”)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开庭宣判,备受关注的“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迎来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被告“收集人脸识别信息,超出了必要原则要求,不具有正当性”,判决野生动物世界赔偿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郭兵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等。

11月21日,湖北广水一位94岁的老奶奶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着在银行柜机前进行人脸识别。在网友曝光的视频中,老人双膝弯曲被家人抱着,双手撑在机器上,看起来十分吃力。这则视频曝光后迅速引发热议,老人所在的农行广水市支行也在随后发布说明,称该行“宣传不到位、服务意识不浓”,“已及时赶到老人家中道歉”。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紧接着,一则“戴头盔看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还有字幕:“为保护个人信息,戴着头盔去看房”。关于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话题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售楼处安装人脸识别无感抓拍看房者”现象引发多方关注和跟进,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此事。短短几天时间,南京要求所有售楼处不得使用人脸识别系统。

随后,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于12月1日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采集自然人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约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紧接着,12月6日,有媒体报道广东东莞有公厕安装了“人脸识别供纸机”,用户需刷脸来获取纸巾。东莞城管通报回应此事称,初衷为防止浪费。“刷脸”设备没有网络功能模块,可在规定时间内限制同一人取纸巾的次数,每次拍摄到的用户照片均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删除。目前已终止使用该设备,改用常规的方式免费提供纸巾。

【盘点】人脸识别的2020年:诸事不宜

随着南京禁用售楼处人脸识别系统、天津出台人脸信息采集禁令、东莞停用人脸识别取纸器,人脸识别的商用似乎突然间陷入了停滞。

接二连三的极具话题性的事件,让几乎所有人都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质疑。在“人脸识别技术安不安全?”“人脸信息安不安全?”这样的问题之后,“我们有必要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吗?”这样一个影响人脸识别技术推广的根本问题出现了。

有媒体发文反思,“相比起国外普通民众对人脸识别技术保持警惕,我们这边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宽容度实在是有点太高了。”

最高人民检察院主办的《检察日报》发文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检察日报》表示,“人脸识别技术产生之前,大量经济行为和民事活动早已在进行之中,严格说并不存在缺之不可的情形。”

“须知科技是为人服务的,如果在盈利逻辑和科技进步面前,人们的选择面不是越来越宽,而是日益生活在必然性之中,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恐怕会背道而驰。”是《检查日报》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必要性问题的总结。

人脸识别的2021年会怎么样?

如果说2019年的人脸识别技术还属于瑕不掩瑜的一项技术,那么在2020年人脸识别技术的口碑就已经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时下,公众对人脸识别技术的接受度降到了最低,而且全球疫情还没有过去,随着气温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国际疫情形势的不乐观持续发展,戴口罩可以预见的将会成为人们在2021年常规操作。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虽然目前戴口罩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开始普及,但是其精准度还能剩下多少犹未可知。全球最好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为千万分之一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接近99%。这仍然只是无限接近1,而不能做到等于1,在戴了口罩之后,人脸识别技术还能不能用于金融等安全需求较高的行业还需继续考验。

另外,在目前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大形势下,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边界问题也将成为推广的另一个难题。

显而易见,日益增多的摄像头和经由算法、大数据驱动的人脸识别使得人们从“匿名”走向“显名”,陌生感消失了,但熟人社会的亲密感和安全感却并未回归。恰恰相反,威胁感甚至会增加。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没有警察的社区当然可能是危险的,但处处都是“警察”的社区,可能更加危险。

人脸识别的危险不限于此。传统社会中,人们对陌生人面容的记忆往往“阅后即焚”,而在数字化生存的当代,难以改变的人脸信息一旦被搜集就可能被永远保存。随着时间流逝和信息控制者更迭,这些人脸信息被泄露、滥用的风险不可避免。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线下支付到公共出行,从电子商务到智慧园区,人脸信息已成为数字身份和虚拟人格的一部分,因身份盗窃(Identity Theft)、欺诈、伪造引发的财产、人身或机会的损失风险亦与日俱增。

当然,人脸识别技术的优越性和便捷性依旧使其在公共安全领域应用占有优势,即使目前争议越来越大,在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的使用并没有减少。

在2021年,人脸识别技术依旧会在争议中继续前行,但路要怎么走?会怎么走?还需要更多的讨论。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