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公告,公司中标南京智能计算中心(一期)项目,合同金额3亿元。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今年7月20日登陆科创板。自从公布上市计划后,围绕寒武纪的质疑声便从未中断过。
因此,这笔来自南京的3亿项目,对于寒武纪而言无疑是道积极信号。
综合来看,外界质疑的核心是寒武纪的盈利能力。2017-2019年寒武纪净亏损分别为3.8亿元、0.4亿元、11.8亿元,三年共亏损约1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净亏损也已达到3.1亿元。
寒武纪曾解释,研发支出是其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2017-2019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122.32%、205.18%、380.73%。
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研发费用4.33亿,营收1.56亿,研发投入接近营收的三倍。
高研发投入是科技企业的标配。对于一家成立仅四年的AI企业而言,持续的研发投入也很难让业绩做到“好看”。
然而,外界不看好寒武纪还有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市场环境。
寒武纪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曾透露,2017-2019年,其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寒武纪1A和寒武纪1H两款产品,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98.95%、99.69%、15.49%。其中,对华为海思的销售金额占其IP授权业务收入的100%、97.94%、92.56%。
不过后来华为海思开始自研AI芯片,2019年寒武纪的IP授权业务收入随之大幅下滑41%。
华为从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对手后,寒武纪的市场环境越发艰难。
受此影响,寒武纪表示2020年终端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将继续下滑。而且未来在终端、云端、边缘端AI芯片产品领域,双方很可能会发生正面竞争。
另有分析认为,在华为海思之外,目前英伟达、英特尔、高通、联发科、ARM等传统厂商也在大力布局AI芯片,寒武纪面临强敌环伺的局面。
寒武纪上市后,起初股价飞涨,市值很快接近1200亿。但此后在质疑声中股价一路下跌,日前其市值已缩水至600多亿左右。
寒武纪的缔造者是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
哥哥陈云霁生于1983年,弟弟陈天石生于1985年,两人都是出自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哥哥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陈天石的大学专业是计算机,读博期间转向人工智能。毕业后他进入芯片行业,加入了哥哥陈云霁所在的龙芯。
在龙芯期间,陈天石诞生了将AI与芯片结合的想法,随即两兄弟成立寒武纪。事实证明,他们抓住了产业的脉搏。
但是公司成立不久,陈云霁便退出了公司。最新财报显示,目前寒武纪的大股东是陈天石,持股比例为29.87%。
尽管很多投资者不看好其前景,但在芯片产业国产化的大趋势下,寒武纪的未来也远非一片灰暗。
芯片不都是巨头的天下,做好市场细分,穿越国外垄断,创企同样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