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的趋势,是要改变以往对学生的流水线教育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格物斯坦认为:学生们学习的目的和教育的不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创新。老师被解放出来后将回归到更有价值事情上:跟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力,而这三种能力正是我们新时代的新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结合,将使每个独立的个体都将能成为最符合其个性发展的创造型人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问题,同时也对伦理、道德、法律、文化等带来了冲击,需要我们辩证地认识,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开发和使用。
随着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被写入国策,AI、编程教育开始逐渐走入课堂。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很多机器人公司纷纷推出具有教育属性的软硬件产品。然而,AI教育并非会编程、会用积木搭架机器人这么简单。那么,AI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AI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身在教育体系之中,最核心最本质是教育,AI只是内容。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校、教师是教育的核心部分。然而,对于新兴的AI教育来说,教师不具备对AI技术和硬件的理解,这就将重任传递给了拥有AI技术和硬件能力的企业。那么,如何将AI技术、硬件能力和AI教育深度结合呢?
人工智能并不是某一种单纯的技术,而是多个学科交叉后的领域,包括视觉识别、语音识别、算法、机器学习等,而要教授如此庞杂的知识,需要一个能直观反映学习效果的载体去承接。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子集,本身就是将人工智能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最佳载体,所谓“所见即所得”,学习者能即刻将学习到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通过机器人应用于生活场景。
我们希望每个老师都有一个教学助手,老师只有一双眼睛,一双耳朵,但是机器可以变成千里眼帮老师观察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机器学习伴侣,可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这个机器已经开始做,而且在未来几年中可以做得更好,关键就是数据。所有的教育专家们一定要关注教育的数据,因为有两种数据不可再生,也是别人不可给你期待的,一种就是医疗数据,只有你自己的身体产生,还有一个就是学生学习的数据,只有这个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的。
从目前人工智能的现状来看,优势和短板都很明显,它们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在其他方面往往一窍不通。人是复杂而多元的,机器可能会在一方面替代人所拥有的能力,但还不能替代人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在教育行业,情感的传递和共鸣,以及创造力、跨界思考融合的能力都是人工智能难以达到的。人工智能和人其实并非是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我们应该去思考的是人和人工智能如何更好的配合,发挥出各自的价值,并放大相互合作而产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