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谭优必选科技CBO
各位下午好,我是来自优必选的Michael,我不是机器人,放心。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智能机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载体”。关键点是,机器人一步一步地走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今天我带来两个主要的观点分享,智能机器人作为新基建的最佳载体,其一是因为智能机器人是集合多项人工智能技术为一体的最佳载体,我们怎么用这个载体去赋能新基建?这是分享的观点之一。第二部分,既然我们投入到新基建的建设中去,其实我们有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国家从2019年开始推进新基建,到2020年,再到未来五年中,其实新基建是我们的国策,但我们发现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人,也就是说我们缺乏大量的人才。所以我们说,新基建最核心的点不是过往钢筋水泥的投资,更多是为我们进行创新发展的人才建设,也就是教育新基建是最核心的。
今天主要分享这两点。
第一,我们谈到人类生活有了机器人会变得更便捷、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接近40年前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就已经推出了以上这张图,几乎我们今天看到的,或者我们希望未来发生的机器人在我们生活中的场景,在接近40年前美国的人工智能协会就已经把它描绘出来了,这张图核心的一点告诉我们,未来其实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了,即使是40年前提出的设想,包括机械狗,包括机器人做手术的场景,最左边的无人驾驶,包括VR,包括机器人里方方面面的跨界融合服务,其实这张图上都有所呈现。
为什么我们认为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会有重大机会呢?大家看这张非常新的表,是由高盛统计出来的数据,未来五年我们在人工智能上新基建上的投资占15万亿人民币的超过1/3,在人工智能这个大的投资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核心作为智能载体之一的新基建,它肯定会加速发展。今年疫情中大家看到生活中越来越多机器人,煮饭机器人、消毒消杀机器人、送菜机器人都在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中出现了,怎么做呢?有三个核心点:
一、回归技术本身,我们必须要形成自己的专利,自己的技术壁垒,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加大加速我们在人工智能上的创新投入。
二、在投入基础上怎样在特定的、随值的、单一的、可控环境下做不同场景的协同创新,怎样做整个产业赋能。
三、在产业赋能的基础上我们还是要培养人才,把科创人才的百年基业建立起来。
建立刚刚三个重点部分上有七个核心技术:
伺服驱动器,八年前我们创业时我们发现最核心的就是要让机器人动,八年前我们国家没有伺服驱动器的生产技术,要做需要跟日本买、跟英国买、跟德国买,八年前我们就开始公关这个东西,现在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家在机器人关节生产研发以及制造商最大的厂家。机器人如果要跟万物互联,其实它跟所有的智能设备一样,我们其实也做出了全世界第一套应用于不同机器人人的ROSA机器人框架系统。如果机器人要跟人互动,需要有人机交互的语音功能,它要认识万物,在视觉上人跟机器人一样,80%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视觉对于机器人行业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机器人要很好的在环境中行走自如,导航定位精准度是非常关键的。
在新基建上最底层的技术,包括5G、区块链、大数据中心以及云计算,实际上都能放到智能机器人上,智能机器人目前会在四大领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改变:
新服务。在数字化前进道路上会产生新的服务,它会进入到重复性高的、危险的、难度很大的服务领域。新治理。城市治理,怎样帮助智慧城市、怎样帮助数字社会更加高效,以机器人进入到不同的场景中提高社会的运营和治理效益。新运维和新教育。对于人工智能来讲2049年是关键的人工智能发展起点,2049年到现在还有19年,如果是今年出生的小朋友,20年后他已经进入到社会了,如果是现在读小学的小朋友,大概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就已经进入了大学面临就业了,如果他不懂得人工智能,不懂得怎样跟人工智能相处,大概率他跟未来社会的匹配度是比较低的。我们也说以后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另一种就是完全不懂人工智能的人,你希望你的下一代成为哪种人?
在这四个新的服务体系下我们诞生出了不同的业务产品,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做的案例,这里是用智能机器人赋能不同行业的场景,包括在居然之家一次性上线了250台服务性机器人,现在大家到居然之家都能看到;在中国移动南方基地,11月份我们刚刚发布了跟中国移动基于五驱模块的第一块巡检机器人,这是五驱上的应用。包括我们在中国银行浦东旗舰店的测试点,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展览,包括大数据中心和在北京第一个和冬奥会合作的智慧奥运场馆巡检,其实这都是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在疫情期间我们提出了真正机器人服务的价值是随着人类创造真正的服务效益,它能够抵抗我们不能抗拒的疫情的影响,所以我们提出了“AI五位,科技向善”,我们提出了三套解决方案,在大场景下的消杀消毒检测,门口的测温机器人,远程医疗问诊机器人,随着武汉中心医院,深圳三大传染病抗疫医院的成功,其实我们也走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是第一个驰援非洲的抗疫机器人,我们到了卢旺达、到了比利时、荷兰、澳洲、日本、韩国,在学校、医院、社区、办公大楼为大家服务。
刚才分享的是第一部分,智能机器人怎样做新基建的载体,在我们城市新建设、新运维上做出贡献。第二部分我们是着力在怎样深耕人工智能教育,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世界培养新一代科创型人才。
原因在于我们公司的主要痛点是招不到人,在过往三年里,我们在全世界招人时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无论是高级人才、中间的执行者,还有初步的科研人员都招不到,回头一看数据还挺惊人的,其实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在今年年底的人才缺口是471万,每年大学生毕业和职校毕业高达700-900万人,我们人工智能这个单一行业人才缺口就是470万,这对所有人工智能企业来讲都是大问题,全中国有3005所高校,但开展人工智能专业的1.1%,不到30所只有人工智能教育专业课选,这也是一个大的问题,现在人才缺口这么大,高校培养人不是一年就能出来的,它需要慢慢培养,更不要说K12里2亿多的人怎么办。不要说学生,真正懂人工智能的老师也没有,这就是整个行业的现状,如果说今天我们要投入新基建建设人工智能的话,如果没有人才,所有东西都是空话。
我们这里举了一个例子,让我们看看优必选是怎样进入到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帮助我们建设教育新基建的,我们刚拿到了全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电的案例,在杭州余杭区有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我们在这里看到,人工智能教育是最美的新基建。
现在我们在帮世界各国政府做把人工智能作为城市基础的新建设做升级配套服务,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认为你要学AI,要以机器人作为载体应用,其实它不是简单的编程教育、线上教育,而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中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很关键的。
刚才展现的是我们如何针对教育的新基建去帮助一个城市提升它对于未来的人才培养建设,以及对于未来制造能力的累积,主要是三个系统性的方案,我们有校内校外不同的教育系统,另外我们有专门针对高校合作的计划,在全世界来讲也有跟全世界最高等级人才的培养计划。它的特色在哪里?
最后我花一些时间说一下我们在贯穿式教育理念中,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再到探究课程,能一直帮助小朋友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本科、研究生、博士,所有体系我们都建立起来了。二是在全方位师资培养上,我们跟国家教育部一起提出了认证体系,所有通过我们认证体系的老师都具备上岗资格。最后,我们是一个多层次的,我们有广泛的学校,还有中心校,每个区里学的最好的学校,能把尖子生送到最后的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做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讲完就会参加我们今天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作Robo Genius决赛,学了一年之后就能够通过赛事检验出来操作机器人的能力、设计机器人的能力,以及你设计出来机器人的作战能力是怎么样的,可以通过赛事来检验。最后我们所有的教学都是通过云平台去赋能各级学校、老师、教育局系统。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不同的机器人,这是我们公司的特点,应该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家用不同机器人阵列赋能教育系统的公司。
人工智能跟线上教育部一样的点在哪里,我们培养老师和学生最后的答案不在于课本,也不在于线上答题系统,你做得对不对是由一个机器人告诉你,比如你今天设计一个机器人长这样,一个企鹅也好、一个大象也好,你让这个企鹅执行一个任务,包括今天的“火星车决赛”,大家知道明年4月份中国的火星车登陆火星,今年在中国馆是我们学生的火星车设计决赛,你让火星车到火星执行任务,它能不能执行任务,不需要老师告诉你,让这个火星车执行任务的结果告诉你你做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你跟别人的设计、跟别人的操作系统一比拼就出来了,而且它有很多横向学习,它有全世界合作的可能性。
今天我们分享的两个观点:我们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核心,用智能机器人作为载体为新基建服务,里面赋能于不同的场景,我们去做新城市的治理,新城市场景的升级,新教育的升级。这是优必选做的两个主要分享,我们明天、后天都在中国科技馆决赛,大家有小孩的也好、想了解人工智能的未来也好,欢迎大家到中国科学技术馆去看我们的火星车决赛,不到现场也没有关系,你只要搜索“优必选科技”,我们会全程在网上、在各大平台直播,欢迎你们带着你们的好奇心跟我们一起探索未来。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