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即将结束,一年来,南方产业智库连接产业、研究产业、服务产业,发布了20多份智库报告和系列指数产品。自12月14日起,进入南方产业智库一年一度的产品发布季,“国潮粤造广东特色产业带创新报告”“2020宜居大湾区发展报告”“数字新动能广东产业转型数字力量”“广东汽车消费下沉趋势报告”……新鲜热辣的智库产品在一周内陆续登场,敬请垂注!
2020南方产业智库产品发布周(12月14日-12月18日)
智领先机广东人工智能产业2.0深调研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转化为日常生活、生产中实实在在的应用,数字让生活更智慧、科技让生产更智能。
一方面,智慧生活不再是一个宏大叙事,而是分解成每一个具体可感的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在加速和产业的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升级。
在去年推出“粤港澳大湾区AI产业深调研”的基础上,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联合专业机构,推出“数字新动能广东AI产业2.0深调研”,聚焦智慧生活与智能产业,发掘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深刻变化。
㈠现象分析
广东实力约占1/3,但应用不均
广东人工智能实力雄厚,AI核心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AI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早在2018年下半年,广东发布《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累计培育50家以上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估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超10家;初步建成10个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力争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内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高地,并确定了智慧交通、医疗和教育等15个应用场景。
尽管势头比较猛,但人工智能也存在发展中的“烦恼”,比如,一边是大量企业扎堆人脸识别等安防场景,另一方面,又“嫌贫爱富”,对大量啃硬骨头的传统产业提升有限。
今年年初,赛迪顾问数据表示,互联网金融、安防、交通贡献了超过50%的AI市场份额,紧跟其后的是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消费电子、教育、医疗等,而制造业的AI市场份额只有5%。
那么,在广东,人工智能产业进展如何,调研团队深入广州、佛山、深圳、东莞、惠州等车间一线,走访包括广州数控、富士康、博创智能、云从科技、树根互联、非夕科技等企业,探寻人工智能应用。
㈡一线走访
人工智能呈现“+AI”、平台化等特点
一是“ AI+”助各行业找寻新动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了前期的高速增长,涌现出“AI+”应用,如AI+零售、AI+制造、AI+媒体等,而在今年,取而代之的是“+AI”,人工智能帮助传统行业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的使命不再是颠覆或重构一个行业,而是帮助行业寻找新的增长动能。
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在医院派上用场
二是向核心底层技术突破。过去,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侧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但受限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特点,基础层短板突出,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缺乏标志性研究成果。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推进,企业也在基础层不断发力,从底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疫情中,一些通过买技术集成方式的厂商就发现,难以灵活配置或者修改技术,后续难以持续迭代。
三是从应用型向平台型跨越。各大人工智能公司纷纷加快织就一张落地的人工智能大网,随着产业升级进程的推进,这张网将越来越密,也将帮助人工智能走进社会的各行各业,为经济的增长持续不断蓄能。
点击延伸阅读
敢啃“硬骨头”,AI深入传统制造业
人工智能逐步向产业互联网的深水区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进发。
首先,AI深入产线助力“降本增效”。比如,广州赛意信息借助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部署这样一套高清摄像系统需要几百万元,但相比人工成本仍有非常大的优势:工厂需要40名工人两班倒,算上工人培训的成本,这套系统两年内就能回本。
二是数据为智能制造提供“养分”。智能制造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不同的是,现阶段生产环节有了海量的数据,尤其是伴随着AI和5G传输等技术的提升,使数据采集、清洗等更加高效。有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机器自学习,可以不断在工艺上调优。
三是自主可控催生国产替代新机遇。借助新技术,制造业整体水平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也催生了新的国产替代机遇。
当然,我们不仅关注产业,也聚焦到人。我们在追问,曾经忙碌在工厂层层流水线上的“打工人”,创造了中国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而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简单劳动正被机器人替代,而新生代年轻人第一份工作宁可去送外卖快递,也不愿意进入制造工厂。是制造业失去吸引力了吗,如何培养“大国工匠”?
人工智能可以对智能制造进行大数据分析、改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