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下一步,我们的征途是载人登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2-18 12:18:31   浏览:4581次  

导读:嫦娥五号任务中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1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这些技术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

“嫦娥五号任务中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1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这些技术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矗”

下一步,我们的征途是载人登月!

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针对人们关心的中国载人登月规划问题,吴艳华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当前的任务,是要完成地球轨道空间站的建设。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等我国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建成,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中国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于当时美国载人登月。”吴艳华说,“当时美国和苏联搞太空竞赛,是以‘谁先上’‘上得多’作为主要目的。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

对于有媒体问“能不能搞载人登月旅游”,吴艳华认为在技术上没问题,关键是很贵。首先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主。

中国的载人登月或许为时尚远,而“十四五”却即将到来。发布会上,吴艳华对中国航天在“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将要实施的重大工程任务进行了介绍。

下一步,我们的征途是载人登月!

视觉中国供图

探月工程:将论证月球科研站建设

吴艳华说,嫦娥五号任务的成功实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矗

围绕月球探测主题来说,我国基本规划确定的任务是探月工程四期,总共包括四次任务。

一是已经成功实施的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

第二次任务是嫦娥六号,我国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比如说,是让它从月球极区还是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正在进一步论证。

规划当中还有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我国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验证核心技术。

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未来嫦娥七号任务将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俄罗斯也有一个叫做“月球-资源-1”探测计划。在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机制下,双方正准备在这方面开展相关合作。同时也欢迎其他国家与我们共同开展类似像国际月球科研站等合作。

行星探测:三次任务正待审批

吴艳华介绍,中国行星探测计划第一个任务已经实施了,就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今年7月23日在文昌成功发射。目前探测器状态非常好,已累计飞行约3.7亿公里,目前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按照预定计划,天问一号将于2021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开始绕火探测;计划5月中旬着陆火星开展巡视探测。

此外还规划了三次行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和取样,一次火星的采样返回,还有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吴艳华说,目前任务规划已基本明晰,有待国家审批。

关于未来的星际探测,吴艳华表示:“我个人理解,主要是‘勘、建、用’三个字。”他解释说,“勘”就是勘察月球和其他星球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地质环境及人类关注的各种辐射等,这是探索的最主要目的。

“建”是要建设,形成一定的基础设施能力。像嫦娥四号任务中的鹊桥卫星,就能提供持续不断的月地测控通信能力。基础设施能力还包括长期供水供电的能力等。

“用”的目的主要关乎地外资源能不能供人类利用和开发。“我想世界各国应该是围绕这么一个目的开展星际探测活动。”吴艳华说。

载人航天:2年完成11次发射

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2021年和2022年是载人航天三期工程建设非常繁忙的时间。

吴艳华介绍,我国计划在2年时间里,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空间站核心舱、2个试验舱、4艘货运飞船,以及4艘载人飞船。随后将开展大量在轨科学实验。

重型运载火箭:肯定要发展

航天人有句行话,“航天发展,运载先行”。运载火箭代表着进入空间的能力,颇受公众关注。

吴艳华介绍说,在已有的火箭,特别是“胖五”已经连续成功以后,我国下一步的打算包括: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完善我国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序列,进行重新整合,保证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够形成序列化,满足各种轨道、各种重量飞行器的发射任务。比如国家航天局日前宣布,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计划于12月中下旬左右,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首飞任务。

对于媒体非常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吴艳华表示:肯定要发展。“我们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迭代优化论证,待条件成熟,会报国家审批。”他说。

应用卫星:广泛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保障

谈及各类应用卫星,吴艳华表示,首先,北斗导航卫星已提供全球服务,要稳定运行好。其次,近年无论是国家任务还是商业航天任务,遥感卫星正在蓬勃发展,用途各种各样。此外还有通信卫星,包括地球静止轨道和低轨通信卫星。“以上三类卫星统称为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要广泛地为国民经济各领域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能力。”他说,“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还将为大众生产生活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还需要研制发射专用空间科学卫星,开展空间科学探测和研究。吴艳华透露,我国跟意大利已经成功合作过中意电磁卫星项目,目前双方已签署协议,准备接着开展电磁02星研制,目的是探测地震是否产生地球电磁信号异常,争取为地震预测预报做出贡献。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下一步 我们 征途 载人 登月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