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全球顶尖科研院所的青年科学家,一边是种植数十年草莓的顶尖农人,到底谁种的草莓更甜?12月16日,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结果出炉,数据显示,AI组平均草莓产量达到了传统农人组的3倍,但传统农人组的草莓口感更甜,平均甜度高出AI组5.24%以上。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联合举办的国内首届“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数字农业种植竞赛。赛事吸引了全球超过17支AI队伍参加,经过初选之后,共有4支AI队伍入围决赛,另外一方则是全国筛选出的4支顶尖农人队伍。最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青年科学家组成的种植联队获得AI组冠军。
今年7月22日开始,4支AI队伍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远程控制位于云南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内的智能化温室,利用尖端数字设备和人工智能远程种植草莓。4支顶尖农人队伍则亲临比赛现场,依靠种植经验,与AI队伍在草莓的品质、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上展开全面比拼。
技术专家正调试环境控制设施,通过图像识别算法智能侦测草莓生长状态
经过120天激烈角逐,最终结果显示,AI组的草莓产量平均值高于传统农人组平均值196.32%,AI组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农人组平均值75.51%,传统农人组的果实甜度整体均值高出AI组5.24%以上。
“AI组较好的水肥、温度和空气湿度控制促进了植株的快速生长和开花挂果,实现了较好的产量。投入产出比与产量正相关,AI组较高的产量提升了投入产出比。传统组栽培基质含水量少,相较AI组,果实甜度更高。”大赛技术专家、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阮继伟介绍。
在4个月的比赛期间,AI队伍建构了各自的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让AI模仿人类专家,实现了草莓种植自动化。草莓AI种植管控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水肥等数据,再基于设定的草莓生长模型,向控制草莓生长的外部设备输出决策。各支AI队伍最终比赛成绩的排名,就在于AI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换言之,就是AI大脑是否足够“聪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表示,尽管AI组多项指标超过了农人组,但并不意味在未来的数字农业发展中,要用机器取代农民,而是需要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与传统种植经验技术结合起来,探索一批适用于小农生产模式的低成本、可复制的AI农业应用,从而帮助农民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目前,中国的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5778亿元,预计到2025年能够达到1.26万亿元。“抓住数字技术机遇,快速发展农业的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赵春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