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人脸信息技术的运用也日益广泛,比如在公安刑侦领域,再比如上班打卡、进出小区等,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对此,有的时候我们能够拒绝,但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又回避不了。那么在面对人脸信息采集时,我们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呢?
-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人脸识别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见到,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是超市买单系统,在许昌市区一家超市,与超市收银台并列的是几台自助买单系统。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到,他们这套系统已经安装有几年时间,目前运行良好,使用率也比较高。
记者采访时,排队结账的顾客并不多,不过一些体验过自助买单系统的顾客表示,这一结账方式还是很方便的。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许昌很多大型超市都配备有自助买单系统,消费者只需刷人脸,就可以直接结账,效率上高出很多。同时,人脸信息的运用也普及到很多服务行业,比如我市有部分小区,在日常的物业管理上,也把人脸信息引入了门禁系统的管理。然而对于开通人脸信息输入这项新业务,市民在享受其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会有一些顾虑。
许昌市民:
一般支付上我都不开人脸,我觉得这个有点可怕,你看照一下你,你的钱就免密过去了,我感觉还是手动输入密码,个人更好控制一些。
许昌市民:
挺谨慎的,我一般不会开通,一般都是输入密码或者指纹之类的。
综合大家的评价,看来这人脸识别技术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人脸识别和所有改变人类生活的新技术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新赛道,一个新的投资机会,也带来了全新的社会命题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侵犯、信息泄露等隐患。
我的“脸”我要做主 个人信息需谨慎提供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类主体:
、政府机关,其使用场景主要有两个:安防和智慧政务;
、经营、运营一些公共服务场所的企事业单位,包括车站、机尝医院、银行、学校等服务单位;
、民营商业公司。比如蚂蚁集团旗下的支付宝,最先在全国推出“刷脸支付”的方式。
人脸识别的使用主体多元而广泛。然而当人脸识别被用于一些非必要场景,也将带来一系列问题。近日,“戴头盔看房”事件,在全国引发热议,济南某售楼部用人脸识别进行差别营销,通过人脸识别对客户进行分析,进而提升销售转化率与客户留存率。可以说,“头盔侠”之虑,呼唤的正是更加清晰的人脸识别应用边界。
许昌市民:
各种软件都在开通人脸识别,它在诱使你开通免密支付,另外一方面就是大街上各种各样的监控也会对人脸信息进行采集,这一块儿没有法律的完善,我想会造成个人安全和财产信息的泄露损失。
许昌市民:
电话信息就会被人用作商业购买,那么如果人脸信息,岂不是我们的安全财产会有很大的风险。
实际上,人脸数据泄露的问题,已经在发生。2020年10月,央视新闻报道:在某些网络交易平台上,只要花2元钱就能买到上千张人脸照片,5000多张人脸照片的标价还不到10元,人脸信息,面值不大,造成的伤害却极大。如果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进行活化,即可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非常容易被用作办理网贷或实施精准诈骗。所以,一旦“丢脸”,就很有可能“丢钱”、“被贷款”,甚至是“丢清白”。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那么,为了防止个人信息被贩卖,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律师建议:一些私人信息很可能会从某些安全性能不高的软件中获取,所以大家要谨慎使用没有安全来源的软件,更不要在软件上进行涉及个人隐私的操作,以免个人隐私被非法采集。如果发现个人隐私被侵犯,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收集证据,利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主动对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行为说“不”。
应该及时地去发现这些问题,如果发现之后可以及时要求,获取你面部信息的人去删除,如果说你在使用过程中,别人必须要使用你的人脸信息的话,必须经过你的同意与你协商,有一定的正当性、合法性,与你协商的基础上才能使用。
记者:轶娟 勇猛
编辑:魏蓓
审核:张青坡 袁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