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2-01 07:32:14   浏览:8358次  

导读:AI科技评论 智源社区 作者 | 蒋宝尚 11月1日上午,在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2020)上,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赵鑫作了题为《早期科研的入门》的主题报告,从科研是什么、如何做科研、日常内功如何修炼、深度学习入门、从零起步等五个部分给科研小白提供...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AI科技评论 & 智源社区

作者 | 蒋宝尚

11月1日上午,在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2020)上,中国人民大学教师赵鑫作了题为《早期科研的入门》的主题报告,从科研是什么、如何做科研、日常内功如何修炼、深度学习入门、从“零”起步等五个部分给科研小白提供了一份“入坑”指南。

在报告中,赵鑫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当然你锁定某一个方向之后,要确保在这个方向上最近5年的论文都找到并做成列表,”以及“读论文的时候要阅读源代码,否则论文不一定能看懂。还可以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去入手,当你的研究已经有一些起色的时候,建议关注非常顶级的研究机构的工作。”

以下是演讲全文,AI科技评论做了不改变原文的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这次的报告题目是《早期科研的入门》,主要面向本科生以及研一的同学。整体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先抽象概括科研是什么;然后介绍科研的一般步骤;重点谈谈如何进行日常学习;再简略介绍一下深度学习如何入门;最后是从“零”起步,也就是如何打好基矗

1

科研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回答“科研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大多数人对科研的定义都会涉及:创新、系统、知识等概念,看起来比较泛化。

本科生普遍将科研归纳为:做竞赛、写论文、做大作业等等;而我对科研的理解是:能在特定领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科研不一定受限于发表论文,因此参加数据科学竞赛本身、学习之前未知的理论也是一种科研的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以自然语言处理为例,上图展示了研究人员在此领域一直在关心什么。从技术主线的角度来观察,在早期的时候,人们用规则的方法进行分词、句法研究,科研问题在于如何发现规则。

随后,出现了以统计方法为主的技术,一些语言模型也开始出现,这时候的科研问题在于如何标注语料,减少数据稀疏。

后来机器学习变得流行,如何提取特征变成考虑的重点。如今,深度学习成为了主要的技术,这时核心问题就变成:如何用大规模语料训练神经网络,主要考虑词表示架构设计、有效的知识融合以及有效的训练方式。

通过梳理技术路线可以发现,对于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大部分的科研工作都是以技术主线为驱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科研需要关注底层技术。

2

如何做科研:多尝试,不灰心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科研除了把握住技术主线,还需要注意如何定义设计问题,也即如何选方向和选题。这非常困难,不仅本科生,有时候一些博士生也会头疼。解决这个问题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对领域有非常深刻的积累,如此才能灵活把握选题方向。

下面介绍对初学者有一定作用的两个方法:1、关注顶级研究员,follow并研究他们“深思熟虑”的研究方向;2、对于技术熟练的初学者,可以从技术出发,观察模型在数据集上的效果,然后分析它的不足之处。

对于选题,一个原则是和顶级会议“零同步”。当顶级会议公布数据之后,初学者要花费一到两天把所有的标题过一遍。顶级会议是研究的风向标,通过分析顶级会议,可以明确当前的研究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确定题目之后,接下来如何找参考文献?对于英文水平欠缺的初学者,建议从中文综述入手找到合适的英文论文进行阅读。

另外一个方式是,借助知乎等平台找到相关的英文论文,然后用谷歌学术判断论文的权威性,毕竟现在的英文论文的数量产出也是惊人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开始读不懂文献很正常,建议借助一些自媒体平台,找到有中文的论文概要。自媒体非常发达,一般把想要看的英文论文题目“丢”到搜索引擎里,70%~80%的概率能够搜索到中文的介绍。换个角度想,如果找不到中文介绍,那么这篇论文大概率关注度不高。

此外,还要不断积累领域单词,这是领域积累的最基本要求。在读论文的时候,我建议找到前继论文,包括引用论文,仔细筛选,保留最小的核心阅读集合,争取一开始把小集合的论文快速阅读完毕。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模型。那么如何建立模型呢?或者如何学习模型?建议初学者从工具去入手,熟悉模型的输入输出。也可以形式化观察输入输出并进行描述。当熟悉数据之后,再慢慢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

其实,建立模型绝大部分是进行偏增量性的工作,即如何改进模型,从而更好解决实际问题。

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掌握一套硬功夫,这里的硬功夫指的是非常熟悉模型,不用熟悉所有的数学原理,但是需要熟悉至少一类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设计实验具有固定的步骤,会涉及到数据集的划分、评测指标的制定、对比方法的选龋当实验效果不好的时候,要分析为什么不好,思考有哪些现象可以总结,以及模型是否适用。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如何写论文呢?对于初学者来说,写英文文章需要基本语法过关。可能你很长时间没用英文写东西,语法水平还不如高中。

第二点,用词要准确。很多时候问题可能不是出在语法,而是用词错误。因此一定要把高频词汇、常用词以及通用词收集起来,然后进行系统的语法学习。一般来说,最多花费两天就能达到高中水平。

第三点,确保论文逻辑清楚,这点尤为重要。要写清楚先讲清楚,不要出现逻的突然转折、不清楚等问题。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复用一些积攒的句子,形成一些固定的句式,减少重复写作。

3

日常内功修炼:成体系、多精读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关于读论文,前面也提到要关注自媒体,锁定几个目标会议期刊,有更新第一时间读一下感兴趣的论文摘要。也要分清楚精读和粗读论文,一般来说,研究生每周要精读3~5篇相关的论文。如何算是精读过一篇论文呢?上图展示了几个指标:

记住作者的名字

记住题目

能够很容易地说出这篇论文的毛病

能够很容易说出这篇工作的贡献

能够很容易说和这篇论文很类似的若干篇论文

能够很容易说出这篇论文的技术细节

能够很容易说出这篇论文的实验细节

能够想到这篇论文在自己的研究题目下该如何应用

除了上面几点之外,大家还要有自己的判断。题目和作者的名字是最基础的,这和前面提到的“由人找论文”形成呼应。

如果看论文找不到毛病,或者感觉这篇论文满篇都没有问题,这就说明阅读论文的深度不太够,因此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论文。

关于实验细节和技术细节,盲目深入可能对你的研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有些论文的质量并不高,只要知道这篇论文对你接下来的研究题目有何帮助就可以了,其他的部分可能对你的收益并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学习机器学习,是本领域研究者学习硬功夫的过程。我个人总结了以上方法,首先要系统地学习一本机器学习书籍,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唯一的解决方法是要天天看,天天想,天天推导公式,多用搜索引擎。检验是否掌握的唯一标准是:是否能用代码实现。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学术报告或者预习讲者之前发表过的论文,当场提问。因为现场交流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解决闭塞。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建议大家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或者一个框架。对于一般难度的模型,三天之内能够基本完成。抛开数据处理,如果需要很长时间写一个并不复杂的模型,那么这意味着你的代码能力可能需要极大的加强。

初学者在初级阶段不要“乱写”。代码要有规范,养成自己的代码风格,做到能够复用,写一个功能争取能够“复制拷贝”。

建议没怎么写过代码的同学,一定要找到成熟的工具包或者代码库入手,这样能省去很多绕弯路的环节。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科研人员对于数据一定要非常敏感。数据对科研人员来说,是和应用最直接的沟通,如果不了解真实数据中存在的问题,还进行研究的话,相当于在空想模型。

建议同学如果没有感觉,就用一个方法去运行一个数据集,根据输出结果看问题,总结规律,磨炼自己成为真正对数据极度敏感的人:看到一个数据集,就能想到相关方法,从而预估正确效果。换句话说,了解数据的大概和分布之后,能够迅速在脑袋中找到相对的模型进行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总结一下,怎么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硕士生:

1、首先要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一个基础模型的开发;

2、熟悉基本的机器学习基础,可以在白板上推导公式;

3、能够快速解决本领域的之前自己未做过的任务:容易上手自己之前未做过的任务,保持开放心态;

4、能够独立发表一篇相关论文:研究生的精髓贵在“独立科研”,如果能做到独立,那么研究生2~3年的时间没有白费;

5、最后,能够带领低年级同学做科研:带领别人做科研是自己能力强悍的综合体现。

在最后一个阶段,需要帮助一名初学者提升数学基础,提升代码能力,然后解决一些问题,“帮助”他写出一篇论文。如果能够做到,说明你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上面的标准虽然有点高,但却是我们努力向往的目标。

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为主流。建议大家在学习深度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系统地去上一门公开课,精髓在“系统”二字。不能今天学习这门课,明天学习那门课,一定从一而终。另外,推荐大家阅读一些技术帖子、模型解析文章,多使用一个开源的软件框架。国外网站也有很多文章很有深度,细读之后,会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常有“弹性”。

4

从零起步:打好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强调一下如何从“零”起步,首先确保基础打好。建议完整修完一门国外经典课程(从课程视频、作业到项目),然后完整阅读一本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教科书,熟练掌握一门基本的编程语言以及深度学习框架。

鼓励多读经典论文,看文章的源代码。建议大家读论文时候配置源代码,否则论文不一定能看懂。还可以从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去入手,比如自然语言处理,当你的研究已经有一些起色的时候,建议关注非常顶级的研究机构的工作。

顶级不一定是国外,国内有些研究机构也非常优秀。关注他们的报告,关注他们的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正如前面提到的,开始阅读论文的时候,要大量的浏览标题,如果能读懂,然后看看摘要。

当然你锁定某一个方向之后,要确保在这个方向最近5年的论文都找到并做成列表。如果这个方向很火,那么可能有人已经帮你做成列表。反复阅读列表的论文时,如果能做到基本一半的论文都能大概了解意思,那么就可以开启找idea的过程。

在这一步的过程中,同样要多阅读论文,只不过多一些分析的色彩。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动机,比较研究工作之间的差异,最终聚焦到你非常熟悉的领域。将自己代入写作者的角色,要考虑如果你来写这篇文章,你所呈现的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也可以从数据出发,运行应用模型发现问题。试图将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建模或者定义,仔细琢磨是否有科学意义。

在建立模型的时候,初学者要善于做到模仿和迁移,可以聚焦某一类模型的解决方案。杜绝启发式规则的方法,但是可以看看如何将规则数学化、通用化。

中国人民大学赵鑫:AI 科研入坑指南

在开始设计实验的时候,要坚持实验部分有章可循的原则,不要“拍脑袋”决定,重点验证所提出想法的新颖性,可以适当用辅助定性的例子进行说明。实验过程要认真、要严谨,敢于把代码和数据都公开。

投稿会议的时候,选择适合水平的会议论文,明白不被录取是常态,积极倾听评审的修改建议。对于一些比较扎实、但是新颖性略逊的工作可以选择期刊进行投稿。多投才能多中,即使被拒也能不断改进。

最后讲一些可能有用的“老生常谈”,科研是自己的事,不是老师的事。网络将教育资源逐步平均化,因此,勤奋是任何科研工作的基矗可以一直没有论文,但是确保一直处于进步状态。拒绝纸上谈兵、拒绝眼高手低,需要维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毅的态度利用好一切机会学习,不耻下问,重复是熟练的唯一途径。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