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千千万万,但最终会归结为两类, 人工智能是否能给人类解放生产力,创造理想国?Or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自主意识,毁灭人类?
但是从实际来讲,人工智能就是一种技术,一种计算机能做的运算而已,那么就不用惧怕人工智能能够存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了。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革命,正如头两次的工业革命一般,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会淘汰一部分工作岗位。
日本数学家,“机器人考东大”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的主持人,新井纪子在《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一书中,为我们详细的阐述了在未来二十年里,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职场的冲击后果,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态势下生存的应对方法。从而帮助我们在技术革命的过渡期中,提前一步做好准备,快人一步。
一、人工智能时代与过往变革时代的不同
众所周知,新技术的发明导致工作的丢失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它正如物种进化一般,需要经历缓慢的过程,当从树上攀爬的猿猴到直立行走在大地上的人类时,脚趾便开始退化。
在闹钟没有被发明之前,欧洲有一种专门来唤醒人的工作;后来随着冰箱和食品超市的出现,早上送牛奶,送报纸的人也都不见踪影;再到现在伴着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在网上浏览新闻,似乎书店、印刷厂的数量也零星可数......
的确,新旧技术的更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相比以往的进化如果说是点线成面的方式,那么这次人工智能的革命,将会以中心点向外爆发的方式,迅速延伸到各行各业,届时将会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员失业。
二、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职场的冲击
在这里相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参考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当工厂实现了自动化,而对工厂自动化事务性的增加便促进了“白领”阶层的产生,在大学教育普及带来大量白领之前,有很多工人失去了工作,间接导致了20世纪初的经济大萧条。
而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也会带来同样的场景,当人工智能实现了各行各业的自动化,便促进产生新的劳动阶层,在新知识未普及带来新的劳动阶层之外,必将再次导致很多人失去工作,再次导致经济萧条的状况,但是这这次影响的确实是半数以上的人。
三、听不懂话的人工智能
虽说人工智能一旦普及十分强大,但是却有着自己永远无法填充的沟壑。
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的智能手机,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导航查找位置信息,利用它很快地搜索出美味菜肴的烹饪方法,甚至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用问人就可以通过它搜索出好玩的景点和饭店......但是这背后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过计算或者排列等的一种算法,涉及到理解的问题,它们基本都不能处理。
还就着说寻找饭店的问题,比如你问Siri,附近有好吃的餐厅吗?它会找出按好评等级的商家信息来排列,但是你问附近有难吃的餐厅吗?它出现的可能还是这个,或者会出现其他的,但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个Siri,并不能理解这种模棱两可的意思。
再说到的这个常识的壁垒。比如你让机器人去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机器人来说却有着很复杂的步骤:牛奶在哪?在冰箱还是在茶几上?是在厨房还是在大厅?中途有障碍物怎么办?是多大的障碍物以及如何能绕过它?等等... ...
要顺利完成这一些列步骤,需要每个步骤都要事先偏好程序,若有一个数据变动,都需要修改机器人的程序,是不是感觉人工智能也不是那么智能呢?
四、你能胜任人工智能不能做的工作吗?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承担着各行各业蓝领的工作,抢夺着人类的工作岗位,但是人工智能并非万能的,它所不能做的工作就是我们胜任的方向。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书中有引用对25000高中生测试阅读理解能力题的与东大机器人对比资料显示,超过一半的的人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在以后的竞争工作中输给人工智能(在记忆力,计算能力等方面远超过人类)。
在比较10~20年被刷掉的工作与还存在的工作后,你就会发现:很多幸存的职业都是需要沟通能力或理解能力或判断力的工作。这些证书与人工智能所不擅长的领域,需要有人类灵活的判断区。
人工智能的弱点是不会变通应用,只能在限定的区域内进行计算,它不会理解语言的含义。因此,只要具备举一反三,灵活变通的能力,人工智能就永远挤不掉你的工作了 。
结语:
人工智能化与人类并存的时代势必将降临。在新井纪子老师的《当人工智能考上名校》一书中,让我们嗅到未来的生存危机,明晰未来的努力方向。
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人类也是否在不断进化呢?
欢迎关注@落花雨的书斋,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用热爱抵挡漫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