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从苹果发布Face ID以来,人脸识别技术就在我国火热的兴起。小到每天都要使用好几次的刷脸解锁、大到刷脸安检、刷脸支付。甚至连笔者的小区进出都用上了刷脸。
今年以来,IBM、微软都公开声明表示将完全推出人脸识别领域的投资与发展。这背后是否预示着人脸识别并不安全?
人脸识别的信息技术真的安全吗?
人脸识别的兴起
苹果的FACEID
自从2017年9月12日苹果发布的iPhoneX搭载了FaceID后,人脸识别技术就在我国火热的兴起。从在线支付、手机解锁、超市购物甚至部分一线城市的小区进出都用上了人脸识别。甚至在部分政务机关部门,为了杜绝黄牛现象,也开始引入人脸识别功能。
与国外不同的人,人脸是被正在国内大行其道。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不管你是否愿意,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的个人信息正在被收集。
在不久前,国际权威调研机构, Gen Market Insights发布了人脸识别全球报告,报告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消费市场,2023年中国在全球人脸识别比将达到44.59%。
IBM与微软退出面部识别业务
蓝色巨人IBM
蓝色巨人IBM公司CEO阿尔文德克里什纳在近日的一个发布会上,宣布了一则似乎违反科技趋势的的决策IBM将全面退出人脸识别业务。
而就在不久前微软也公开表示,经过大量研究与调查,微软也决定完全退出在人脸识别行业的投资行为。
并且,微软已经将之前投资的一家名为AnyVision的以色列人脸识别公司的股份,完全出售,并表示从此不再对这家公司或类似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两大巨头纷纷退出人脸识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背后除了两家公司宣称的:
人脸识别业务正在被用于加大种族不平等,以及违反人权的过度监控行为以外,更重要的是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问题。
你的人脸数据或许已经正在被交易
黑市
目前人脸数据主要有几大来源:
一是爬虫软件在网络上的爬取,你的公开分享的照片,很可能已经被爬取了你的人脸数据;
二是通过公共场所摄像头,采集人脸数据;
三是在各类APP中也有人脸识别的功能,你每使用一次,就进行了一次识别,就更新采集了一次。
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很有可能在被交易。这些数据会被上传到后台一直保存在云端,可以拿出来再次售卖。
人脸数据的非法采集
部分地区的人们正在以几十块钱的价格出售自己的脸部信息,因为观念的问题,在部分地区,会有人以十至几十元的价格收购人脸数据。通常都以”照相“等名目,引导人群出售。因为有利可图,加之没有说明具体目的。所以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而对于自己的脸部数据,被采集后会用在什么地方,更加无从得知。他们只知道,在一个设备面前,简单的晃晃脑袋,就能赚到几十元钱。
这些脸部的数据被收集后:
第一站,会到一些数据标注公司(小作坊)的进行二次加工,变成更加标准的数据。
第二站,经过加工后的数据会被卖给一些AI科技公司。
第三站,AI科技公司购买了这些数据后,会”喂给“自己的算法(算法是需要数据“喂”的)有了足够的数据,算法才可以跑起来,数据越多,算法越准确。
并且,被交易过的人脸数据,还会被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四次出售。买家在获取数据后,可能摇身一变,成为这些数据的卖家,再次销售。部分数据经过层层转卖,最终在网络上到处售卖。
除了前文的IBM、微软,亚马逊也叫停了自己的人脸识别业务。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隐私安全。在人脸识别应用越来越多的当下,尚无立法和规则来限制这项技术侵犯人权及被滥用。
同样是生物数据,人脸识别真的比指纹要好吗?
指纹解锁与FaceID的推进者,无疑都是苹果公司。这家是安全著称的公司近几年在生物数据方面的推动力毋容置疑,但相比指纹的使用,为什么人脸识别技术却如此让人担忧?
综合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脸识别透露了更多的个人信息
相对于指纹而言,人脸识别透露了更多的个人信息:外貌、种族、性别、年纪。而前文中微软决定不再对人脸识别公司AnyVision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涉嫌进行违反人权的监控。
2.更容易被采集
其实相比于指纹数据,面部数据更容易被采集。很多美国大片里都有通过一张照片,就可以比对全国成千上万的摄像头数据,从未定位到个人。在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高的今天,部分厂商甚至针对新冠疫情的环境因素,仅通过上半部分面容就可以准确识别。那么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进,我们的个人隐私还会存在吗?
3.是否真的安全?
指纹识别的数据其实都在本地。诸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每当用户录入一个指纹后,指纹数据都存在于手机之中,并不会上传到苹果公司的任何服务器上。所有可以通过指纹解锁的应用,仅仅是通过一个API访问本地的数据,而且它们并不会直接拿到指纹数据,而仅仅是或者一个验证结果。
但相对于指纹识别,大部分人脸识别数据都在云端,脱离了用户设备以后的大量脸部信息数据,是否安全?如今各种各样的厂商,动不动就来一个人脸识别,我们被收集的数据最后去了哪里呢?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