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互动、人脸支付
到智慧安防、无人驾驶……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正对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探索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应运而生
全国布局,统筹谋划
13地落子开局
打造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
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成都,成为其中关键一“子”
成都凭何“抢单”?
成都将如何执笔“答卷”?
释放产业新机遇,如何抢占“风口”?
事实上,自今年3月成都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来,各项落地建设工作加速推进。日前,《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正式出炉,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勾勒了清晰的“路线图”。
面对这个技术赋能的新兴赛道,建设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成都已抢先开跑!
全国多地布局,
成都凭何“脱颖而出”?
加码人工智能赛道,作为国家级布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如其名,试验区意味着“先行先试”的权限,意味着在人工智能产业上有更大突破。
目前,科技部已支持北京、上海、德清县、成都等13地建设试验区,打造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样板城市,引领带动全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13地建设试验区,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方向。比如,北京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要充分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国内顶尖研究机构众多、专家团队聚集等优势,力争在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批国际领先成果,打造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
而德清县要发挥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农业、县域智能治理等方面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探索人工智能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模式……
全国选点,成都凭何“抢单”?
从区域发展上看,成都地处长江经济带,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极核城市”,区域带动效应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成都不仅具有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并且已具备应用场景多元、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
在人工智能产业基础上,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正稳步扩大,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截至2020年9月,成都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0亿元,已引育人工智能相关企业500余家,形成了以百度、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以川大智胜、四方伟业等本土骨干企业为代表的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
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成都在普惠金融、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应用场景。更为重要的是,依托成都独特的城市特质和前沿的消费观念,将为人工智能与现代服务业和消费经济深度融合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
富集的科教资源是试验区布局另一大关键。目前,成都在人工智能核心及关联领域已形成领军突出、结构合理的科教资源布局。打开成都创新地图,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3所高校已获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建设资格,同时,成都拥有12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双一流”学科和A类学科;在科研机构支撑上,国内首个先进微处理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已抢先布局;在人才供给上,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充足,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不止于此。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专项政策相继出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可以预见,优势与机遇叠加,这里将释放巨大的能量常
新发展格局下,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成都当仁不让!
13地并跑,
成都如何执笔“答卷”?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丰厚“家底”有了,成都旗帜鲜明的提出“到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产业发展目标。
在今年3月科技部公布的《关于支持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中,明确要求成都试验区抓好2大支撑(技术供给支撑、基础设施支撑)和3项试验任务(技术应用示范、政策试验、社会实验)的实施和经验总结,为全国推广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成都经验”。
成都,要如何执笔“答卷”?
发挥优势,走出特色,在公布的《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成都的答案是
加速产业生态培育,成都将构建“一核一区多园”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核”为依托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核心区;“一区”即依托成都科学城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设施集聚区;同时,在“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打造10余个“AI+”融合应用特色专业园区。
突破基础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供给支撑。依托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在蓉高校院所布局前沿理论、算法和技术研究,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以共建实验室、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探索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社会实验、政策试验、应用示范“三项必试”。围绕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智慧社区建设等开展社会实验,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围绕数据开放共享、产品/场景供给先行先试、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开展政策试验,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发展政策环境;围绕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特色重点场景开展应用示范,创新拓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快速扩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将积极推进实施170余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擘画美好蓝图,成都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愈发明晰,建设步伐正越来越快……
释放产业新机遇,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蓄势待发”
“毫无疑问,这是推动成都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和产业创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重大机遇。”对于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章毅教授寄予厚望。
“成都本身就具备人工智能发展相对最有技术和产业优势的领域。”章毅表示,成都在医学人工智能方面发展很快,电子信息方面优势也十分明显,可以在成都优势领域上加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拓展特色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的应用推动。章毅认为,成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领域有很好的土壤,川大、电子科大等高校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政府也在大力引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企业和核心基础领域企业众多,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必将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多方合作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尤其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快建设,”他表示,“双方攻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也势必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全省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一轮产业新机遇正扑面而来,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如何抢占“风口”?
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领域的独角兽,云从科技副总裁王仲勋表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布局将为企业带来更好地发展环境,企业能够享受到智能化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集聚与开放共享等诸多便利条件。此外政策的优势也会吸引或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研发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相互促进共造一个良好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例如,作为人工智能创新基础设施的成都超算中心的到来,也让我们找到了新的发展点。未来,我们将把‘人机协同’理念和超算技术相结合,能够将海量数据变成有效数据,导入各种应用场景,依托专家解决问题。”王仲勋表示,随着超算中心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一系列衍生的应用即将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为科技创新服务,“走出一条属于成都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为西部乃至全国其他省市提供经验。我们希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正确的数据(所承载知识)、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和机器,以人机协同的方式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优化资源的配置效率。”
智慧医疗是成都发力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企鹅杏仁集团CEO、医联创始人兼CEO王仕锐对未来成都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人工智能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的大方向。”王仕锐表示,从医疗健康服务领域来看,语音电子病历、智能导诊、智能问诊以及到AI医学影像、医疗大数据、医疗机器人实现辅助诊疗、影像筛查诊断、医疗资源调控等人工智能的应用相当广泛。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环节,单个病种的管理其实很复杂,需要非常强的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很强的全国各地的配送的能力,以及快速送药上门的能力,甚至冷链的技术上也需要人工智能的研发不断升级线上运营能力,从而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从患者角度出发,搭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才能够真正把互联网的能力完全释放出来。
王仕锐表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加快以上应用场景的落地,对企业来说是巨大机遇,为推进智慧医疗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成都蓄势待发,精彩才刚刚开始……
部分图据:网络、成都日报、天府发布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文字:杨梦婷、曹源、吴怡霏
封面/美编/校对:何秋霆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