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力琴
在 500 万 AI 人才紧缺的当下,数字蓝领和 AI 应用层面的人才最缺,其次是算法人才和科研人才。高校作为承载人才出口的重要角色,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优必选科技的助力下,AI 人才高校造的局势正在打开。
在第 55 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简称高博会)的实训及机电展厅中,外观鲜明的大型双足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及机械臂吸引着参展观众的眼球。在常与硬件、设备打交道的工科实训环节,教学设备逐步往人工智能 +、机器人、物联网化靠拢。
反观,在数字化产业化升级的时代,AI 应用型人才、智能制造等人才市场需求大,倒逼高校人才培养变革。尤其,在近两年国家大力支持开设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后,也暴露出高校 AI 师资力量短缺、培养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为解决 AI 人才 “高校造” 之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是常用的合作模式。一般情况下,高校需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企业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涵盖教学设计、技能培养等的方案,最后完成人才输出的培养闭环。
而企业需要做的是“根据学校不同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特色,提供模块式、可定制化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科解决方案”。优必选科技高校教育事业部总经理齐建伟认为,单点打通难以实现可持续的 AI 人才培养。实际上,支撑一整套赋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完备且扎实的技术、服务及产品乃至软硬件供应链全方位的支持。
在成立后的八年时间里,优必选科技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已经在 “硬件 + 软件 + 服务 + 内容” 的智能服务生态里建立护城河。
然而,从优必选科技这些年释放的消息来看,外界更多了解的是这家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上的技术和产品应用落地实力,包括在众多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及各类赛事,却不知道他们早已布局深入高等教育领域,以人工智能及机器人解决方案为突破口,参与到百万 AI 人才缺口建设的大军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高等教育领域,优必选科技一直主攻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学科技术的能力被充分释放和呈现。
首先,优必选科技凭借多年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积累,搭建了若干种知识体系,如语音交互、机器视觉、运动控制、定位导航、感知与传感器、机器学习等,经由教研专家加以研发,形成适配高校新学科的定制课程体系;
其次是丰富的机器人产品线,作为连接高校产学研桥梁的新载体;
最后是成熟的平台与人才,可以为高校提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实验实训及科研平台。
在 500 万 AI 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当下,高校作为承载人才出口的重要角色,在优必选科技的助力下,AI 人才 “高校造” 的局势正在打开。
一、AI 人才培养的开端
2018 年,全国还未有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直到 2019 年全国有 35 所高校首开人工智能专业,直到截至今年 6 月份,开设数量已增至 215 所。直观从数据上看,同增 6 倍的专业开设速度超乎想象。
与之增长的还有机器人专业。截至今年 6 月,本科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的数据由 2018 年的 85 所增至 249 所。高职工业机器人的开设数在今年上半年达到 704 所。
“科技在发展,时代变了。”在加入优必选科技之前,齐建伟曾长期负责高校里的机器人项目运作,眼看着高校培养 AI 与机器人人才的速度赶不上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他发自内心感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从需求端看,现在无论是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国防军工、服务行业,乃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机器人正在被广泛地应用。相关专业人才呼应着蓬勃发展的市场需求,与之相应的人才培养成为国内高校、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校企共建成为解决 AI、机器人领域应用型人才巨大缺口的重要方式。
校企共建并不难。“而关键在于,如何让高校人才的培养标准更好地适配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一位教育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曾向机器之心表示。
优必选科技的做法是从人才出口往后推算,明确产业需求,再与学校共建专业、开设课程。
齐建伟将产业人才需求按照金字塔形划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需要数字蓝领人才、应用人才、算法人才、科研人才四个不同层面的 AI 人才。
目前这四部分产业的人才都相应缺乏,短期内先要补足数字蓝领和应用层面的人才,以研发、创新为出口的算法人才和以技术成果转化为主的科研人才,这两类人才的需求相对前两项稍少,但并不意味着市场饱和,而对教育背景及经验的要求更高。
对于长期的战略部署来说还需要侧重科研和算法人才的补足。基础技术突破才能让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形成相对其他国家的战略优势,而要想长期处于优势地位还需科研和算法人才的突破。因此,这四个层面的人才缺一不可。
优必选高校教育覆盖四个层面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明确产业人才需求口,优必选科技将 AI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分成四个方向,即综合科研方向、实验教学、产业实训及科创教育,面向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及研究机构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依托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向的科研技术、产品和应用积淀,提供多维度校企合作,建立基于 OBE 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面向本科及职校教学体系中,优必选科技最大的优势是围绕其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平台开发了适配新学科的定制课程体系,校企融合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优必选高校教育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体系。
例如在本科新专业机器人工程当中,优必选高校教育将机器人编程、运动控制、定位导航、机器视觉等体系性知识融合到本科教学的必修、选修及核心课程当中。其核心课程就包括运动控制、建模控制、定位导航及感知与传感器及人工智能概论,再辅以不同场景的机器人应用作为综合实践课,从中贯通优必选科技的成熟产品、技术和平台。
具体来看,本科、高职及中职的机器人课程方向各有侧重,与院校对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有很大关联。高职及中职实操性较强,而本科更偏向体系化的知识教学。
据齐建伟透露,已有部分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使用了优必选人工智能 & 机器人教学配套体系,目前已经从学校毕业。未来优必选高校教育解决方案将覆盖省级、市级主要学校,在高校布局上,商业化可期。
二、人才培养闭环:从授课、发证到就业
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生产线,优必选科技还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与产线工作。
这一点恰好契合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强化动手及操作能力。
类似的合作案例还有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优必选科技与校方合作开展了服务机器人装调与维护(人工智能应用)专业的建设,共建了机器人协同创新基地和产学实训基地,培养人才及拓展就业道路。
现在包括工业机器人及服务机器人在内的机器人链条中,生产线几乎是自动化操作,并不是意味完全需要脱离人工。但是,所需的工种需要了解一定的机器人知识,用于维护生产、安装及调试等工作。
尤其在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渗透下,劳动力因素也被反复提及,制造业缺乏持有强技能的蓝领人才。
除了从产业需求出发,跟高校制定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优必选科技还承担了一部分人才出口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优必选科技还参与了教育部第四批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已获公示两项服务机器人领域 1+X 证书:服务机器人应用开发、服务机器人实施与运维。
齐建伟谈到,优必选科技一直相信,终有一天机器人会走进千家万户,这两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意义在于,优必选科技愿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以及其它领域的机器人公司一起为制定服务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的行业标准而努力。
与新学科人才培养紧密联系的还有实验实训场景。在高博会,优必选科技重点展示了其热门产品的一些实验实训演示,包含教学 & 产业应用创新平台 Cruzr、AI 实验实训平台、人工智能 & 机器人教学平台 Yanshee、人工智能教学及工具套件 AI box、创意开源机器人教学平台 uKit Explore、人形机器人教育平台悟空等。
教学 & 产业应用创新平台 Cruzr。
人工智能 & 机器人教学平台 Yanshee。
实验实训作为连接高校人才需求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桥梁,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优必选高校教育一方面能以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平台和机器人为载体进行实验教学,针对专业知识领域或综合应用等实验教学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以深耕行业落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进行产业实训,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如商业服务、安防巡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教育等行业的 AI 应用型人才培养。
除实验实训外,优必选科技在高校领域的布局还有一块重要能力是“科研与竞赛”。
本次展会备受瞩目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就是优必选高校教育针对科研场景的核心科研平台。Walker 平台包含标准硬件、仿真平台以及配套软件服务,凭借其算法及硬件平台的优势,可以让高校和科研机构多方式开展科研。
高博会主办方现场采访优必选 Walker 科研平台。
除 Walker 外,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综合科研需求,优必选高校教育还开放 UBT Master 机器人运动中控、大扭矩、高精度伺服驱动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助力前沿技术突破创新。
优必选科技综合科研产品系列。
优必选力控伺服驱动器。
UBT-Master 机器人运动中控。
以清华大学为例,2016 年,优必选科技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智能服务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研发,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世界级成果。2017-2019 年,双方联合组成的火神队(Hephaestus)用 Walker 机器人参加全球影响力最大、综合技术水平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专业机器人竞赛 RoboCup,连续三年获得人形机器人 Adult Size 组技术挑战赛亚军。
至此,优必选高校教育解决方案就已经横跨本科、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领域,之后,优必选高校教育也会将竞赛与课程、证书、产业和科研结合,以 “课程 + 竞赛” 检验教学实践成果,以 “证书 + 竞赛” 实现职业技能检验,以 “产业 + 竞赛” 深入行业,创新创业,以 “科研 + 竞赛” 实现开放共赢,助力行业科研发展。目前已经与广东省教育厅、湖南省教育厅、世界人工智能大会、IEEE、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合作举办了各类型赛事。
不过,可以理解的是,既然优必选科技在高校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领域想要做的是标杆企业,摸透整个产学研的人才培养闭环,必然要做得足够深和全面。科研、教学及竞赛,每一环节都少不了。
三、“看好(高校教育)最好的方式是专注投入”
据预测,到 2030 年,人工智能将带动中国 GDP 增加 7 万亿美元,为全球经济活动创造 13 万亿美元的收入。人才作为重要主导者与创造者,若是在产业上面补齐能力,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不可估量。
更现实的问题在于,人才投入需要时间与投入。看似只是知识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但是,优必选科技既作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又要为高校教育生态赋能,中间必然要平衡投入与产出。
齐建伟表示,优必选高校教育会集结公司各部门的优势力量赋能高校 AI 人才培养,包括优必选科技现有的科研、竞赛、产品与服务等各方面的能力。“一旦看好,就会长期投入。”他也谈到,优必选高校教育事业部自去年成立并非偶然,而是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
就优必选科技现有生态而言,已经涵盖小学、中学、高校各阶段的贯通式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教育解决方案。
长远来看,优必选科技在做高校教育业务的同时,会更加了解高校以及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为依托,也会更好引导中小学学生如何学习人工智能,因此,高校与 K12 的打通是相辅相成。
落地成果上看,优必选科技已在国内落地近 2000 所中小学,并与清华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了师资培养、协同育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对比来看,人工智能学科热这一趋势,跟早年 IT 技术兴起的浪潮相似,除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之外,路径基本相似。一个担心是,放到整个大市场,当 AI、机器人人才市场趋于饱和时,产教融合还需要补齐人才缺口吗?
齐建伟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还处于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长周期发展来看,可以肯定的是,AI 和机器人行业发展很快,对人才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
至于十年、二十年整个行业具体发展成什么样子,谁也给不了精确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我们要投入教育,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断优化与长期投入,并且自始至终对教育心怀敬畏,对每一个教育用户负责。”
本文为机器之心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