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在时空隧道里穿越过去200年,你会见证什么?
你会见证世界人口从仅12亿左右演变到如今的近76亿;
你还会见证外科手术从“一无所有”到“人工智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系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通过机器解决挂号缴费等初级问题。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最新的科技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健康体检、疾病筛查诊断,到简单的治疗,甚至已经延展到了外科手术等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
以外科手术机器人为例,自诞生至今的三十多年以来,其已经成为医疗器械领域一股潜力巨大的新生力量。
1985年,美国加州医学中心放射科的YS Kwoh等科学家首次用PUMA工业机器人辅助开展CT导引下的神经外科手术,标志着手术机器人的诞生。从那时开始到世纪之交的15年是手术机器人行业的早期科学探索与产业萌芽阶段,包括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许多手术机器人的先驱被陆续研制成功。
21世纪初,手术机器人在外观、功能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进化,临床应用推广也更加广泛。其目前在胃肠外科、肝胆胰外科、甲状腺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小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神经外科、心血管介入等领域都有应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得以拓展。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研发不断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手术机器人也开启了它们的新征程,进入了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国际各大医疗公司都在积极研发、广泛布局业务领域,积极拓展适应症,手术机器人的产业化探索更加深入。经过多年发展,历经时间检验,手术机器人性能日趋成熟,优势愈发明显,应用更加广泛,如今,它已经成为外科手术医生的得力助手。
“外科发展的趋势,从规范到微创,最后就是人工智能的手术,这个时代会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了这样的预判。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目前来说,我们开腹能做的胰腺手术,机器人都能做。未来的外科手术,它一定是机器人学会了这个手术相关的一万个手术的步骤。”
手术机器人不仅在一线城市大型医院有成熟应用,也早已在广大内陆城市落地生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纪妹还清楚地记得,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初次接触到机器人手术的概念,并将其带回所在单位,至今已经做了一千多例手术。
“刚开始大家都不是很接受,不仅仅是患者不理解,很多老师们也不是很理解,我都是用一次一次手术成功的例子去说明的,渐渐地大家才看到,在临床中病人恢复很快,手术也能达到开刀所能达到的目的。”纪妹回忆说。
对此,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夏丹医生同样感同身受。“我整个二十几年的从医过程,确实见证了整个外科微创的飞速发展,机器人平台实际上是一个科技的平台,它不是到此为止了,它还会再进一步发展的”她说。
在夏丹看来,外科技术的进步其实很多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正因为有了技术、器械的进步,才会有我们今天微创外科的蓬勃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