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熵定律:区块链赋能数字经济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10-26 09:52:50   浏览:3827次  

导读:熵表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定律证明在孤立系统中,其总混乱度会不断增大,系统中的无效能量扩大。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爱丁顿认为熵增原则居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熵定律是所有科学定律的第一定律。薛...

熵表示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熵定律证明在孤立系统中,其总混乱度会不断增大,系统中的无效能量扩大。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爱丁顿认为熵增原则居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熵定律是所有科学定律的第一定律。薛定谔说:“人活着就是对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负熵为生。”在经济学领域熵定律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系统里,所有活动是从外界获取资源、能量和信息维持存在,经济活动中的人、资源和技术等要素可以作为系统要素具体运行,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系统有序,为对抗经济活动的无序和混乱状态,经济活动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为目标,致力于成为一个耗散结构的系统。

经济系统的熵增现象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在自然自由的制度下,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受看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的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使他能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自然制度和自由主义是市场经济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这一理论奠定了资本自由经济的基础,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然而,多年来发达的市场经济存在一个为期50年左右的周期,在经历衰退期、投资期、发展期后迎来繁荣期,然后进入一个5-10年的混乱期,经济系统出现衰退期和混乱期的原因除了市场经济存在大量不理智的负和博弈行为外,还存在市场和要素的熵增现象,萨依定律的需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供给经济学不能解决经济的“滞涨”问题,经济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涨或停滞性通胀,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经济学家认为造成滞涨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产能被负面的供给震荡而减少;二是不当的经济政策。现实经济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由社会总需求所决定的产出增长情况,然而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配置手段等又使经济陷于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市场是竞争性的发现过程,由米塞斯最初提出、哈耶克发展的奥地利学派商业周期理论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最有说服力。经济问题不能界定为在不同的用途之间配置可用的资源,排除经济市场的不彻底性因素,我们延续市场是发展过程的思路去发现经济社会的那些熵增现象。

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市场的开放性是由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广泛发展和实现资源优质化配置的目标决定的,国际上各国保持市场的开放性主要依靠其主要贸易伙伴的共同合作,同时产生对其他国家、区域的贸易壁垒,建立的各种国际经济组织,使获得成员资质的国家或地区在组织的规则内展开合作,表面上这种合作模式减少了贸易摩擦,其实是国际市场开放的不彻底性的表现。非成员国的市场开放的程度更是有限,而新冷战思维引发的国家间的贸易战破坏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这些都是世界经济的最大熵增现象,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决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内部也有开放的局限性,在金融领域由于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体系建设问题,为避免缺陷引发金融危机致使金融系统开放性受到限制,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服务都一直不能完全支持经济发展,金融的普惠性一直是金融行业的口号,却是难以达到的目标。在进入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后,经济系统的开放性被逐步打开,各种新商业在更开放的系统内蓬勃发展,然而发展到流量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期,大量的信息熵和无效数据产生也是海量,信息时代支持经济系统开放性是有限的,内卷是发展瓶颈的必然现象。总之,任何经济体在与外界作用的减弱的情况下,会产生相对静止和经济衰退现象。

经济系统的配置功能。市场是消费者需求的启动过程,也是配置资源的发现过程,市场有序即熵减,市场无序则熵增。为实现经济有序发展,应保持一个有差异的、非均匀、非平衡的系统状态,普利高津认为:“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以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经济要素,以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在系统内部形成线性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形成完全不同于各部分的新的整体效益,在市场趋于均衡时,要素的某个变量和行为平均值发生偏离,使系统离开原来轨道、状态,涨落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状态,这就是经济要素波动原理,经济熵定律佐证了经济是一个配置发现过程、市场成长过程、制度变革过程。相反,在以新古典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中,试图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给出一个完美的理论结构,为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市场提供了理论,当经济出现衰退期和混乱期时,把它归咎为“市场失灵”,扭曲对真实市场的理解,在政府或者某种强权对市场的不当干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加速了经济系统的熵增。

区块链的减熵法则

过去20年,科技在信息技术、算力计术、人工智能三项重要领域作出突破,科技革命出现离散型、多元化、叠加性的特质,特别是加密技术的崛起,为经济、政府治理带来巨大变革,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将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数据治理,物理学家惠勒认为“万物源自比特。”其含义:一是世界根据比特(BIT)重构;二是以比特(BIT)为基础的信息和数据就是未来的本体、主体;三是比特(BIT)有生命力。区块链技术主要功能是治理,它为经济系统带来哪些减熵?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据放篡改、网络开放性、决策自治性的应用特质,令其在经济系统的治理带来崭新的变化,是经济数字化的基本力量。首先,区块链技术加强经济系统的开放性。在传统经济系统,市场活动从资源配置到产品和服务,呈现长周期、责权分散和价值多形态的特征,单一技术和手段不能真实串联价值链,而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商业协作在时间、空间的动态一致性和继承性;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为经济合作带来零摩擦成本、自定义规则、点对点的分布式全维度方案;区块链技术可在控制权分散的实体之间建立可信交易环境,架构一个可整合的松散结构的经济体系,建立以个人能力为主导的个体经济、寻求自主权利、尊重独立发展的经济空间。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网络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利基市场,形成可信安全便捷的分布式交易环境。在金融领域,基于哈希算法、椭圆曲线加密技术、共识机制和P2P网络的区块链技术是经过数字货币发展并实践、并且证明实现去中心化金融资产流通的最佳技术路线,它打破以世界金融系统里单货币结算系统的流通壁垒,从基础设施为经济系统开放性带来实际性飞跃。其次,区块链技术为经济系统建立非平衡态。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趋于均衡时,这种稳定就是平衡态,它是系统内部熵增的表现,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共识协议代替中心化的协调机制,由此建立起系统内部的生产、交易协作,这种协作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根本性质上都拥有最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这种协作的交易驱动,来自于自身利益的追逐,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均衡,这种分布式的无地域限制的系统内协作,为系统要素带来长久持续性的广泛的相互作用,使之远离平衡态,让系统内部流动起来。最后,区块链技术驱动经济系统非线性发展,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代码即法律”(Code is Low),这是区块链为经济治理的应用。传统经济是以企业追求对市场的绝对控制权而形成市场集约化的过程,并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非对等的协作关系,以区块链技术建立的协作可使无法集约化、控制权分散的领域在区块链网络形成市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可以突破公司制度的边际,实现商业机构的多维结构,另一方面通过产权、债券和未来收益的Token化保证企业家价值,这种进化使企业家在市场的作用得以彻底解放,指导经济的未必是某种抽象的力量,是企业家的无数决策在引导经济,突破经济线性发展的正是那些灵活的、充满活力和创新的企业家,企业家功能不等同于简单对供求作出反应,能够投入人力、资源和风险并创造出实验性和创新产品,是企业家向社会提供的一项基本功能。“熊彼特式企业家破坏市场均衡,科兹纳式企业家则朝着新的均衡绩效调整,”一部分企业家寻求获利的方式是使市场偏离均衡而非趋向均衡,在供需之间创造了新的市场不对称。总之这两种企业家在经济体系中扮演包括或缺的角色。区块链技术不但在产权方面给予企业家充分保护,在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采用零知识证明、同态等加密证明技术予以保护,通过释放自发市场的秩序,允许企业家的自由行动和运作,驱动经济的非线性发展。

区块链技术奠基数字经济新逻辑

爱因斯坦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要解决经济数字化的新问题,需要维度上的升级,否则数字经济的产业升级等新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在数字经济所产生一系列新需求,数字化的市场行为本质是对基于用户行为中被感知和获取的信息,从探索需求的新消费增量,感知、获娶分析这些要素数据,由此推动供给侧的变革,驱动市场产生更大的新供给和新需求。区块链技术支持我们把多元信息和决策输入智能合约搭建的计算模型,为参与实体间产生和提供点对点的协作信息、决策行动。因此,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经济最核心的贡献是通过加密手段对市场要素、生产要素进行串接,由它产生的数据具有不可伪造、追溯性、全程留痕、公开透明、集体维护、同时具备隐匿性的特质,为经济系统带来新的制度和全新的商业逻辑,为世界经济带来更拓阔的开放性,为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的非平衡态和非线性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为经济提供有序结构的宏观条件,促使系统涨落利于经济增长。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定律 区块 链赋 数字 经济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