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外景。 高小欣摄(中经视觉)
与传统产业园区、开发区相比,产业功能区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形成集研发、生产、消费、生活、协作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社区。成都高新区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今年前10个月,已落地百亿级项目10个。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91.4亿元,同比增长7%。
今年前10个月,成都高新区落地百亿级项目已有10个:总投资130亿元的网易数字产业基地、110亿元的奕斯伟板级封装系统集成电路基地、15亿美元的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基地、100亿元的字节跳动西部中心……一个个巨头看好成都,陆续投资成都高新区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的有力证明。
成都高新区全力推进新经济活力区、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和未来科技城全域五大产业功能区建设,产业质效和科创实力持续壮大提升,为经济增长注入活水。今年上半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191.4亿元,同比增长7%。
强链补链做强产业集群
9月28日,京东方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开工仪式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该项目投资100亿元,将整合京东方全球化的战略生态伙伴资源,打造更为完备的柔性显示产业生态圈。
“成都高新区相关领域的人才聚集度高,产业链上下游日益完善,营商环境良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这也是我们深耕成都12年,并多次对成都高新区追加投资的原因。”京东方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说。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特征要求和疫情影响,更加凸显了产业生态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核心基础就是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成都京东方一度面临柔性屏专用保护托盘供应不足的情况。高新区及时对接,协调支持同在高新西区的供应厂商成都金安汇泰科技有限公司恢复产能,帮助企业解决了难题。
“我们围绕头部企业聚点成链,通过不断发挥协同效应,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的竞争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局相关负责人说,“京东方成都智慧系统创新中心开建当天,华兴源创西部总部项目也开工建设,这是专门针对京东方的补链项目。”
京东方所在的成都高新西区是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主要承载区,目前,这里已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而位于成都高新南区的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则聚焦5G通信与人工智能、网络视听与数字文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等新经济细分领域,将产业链作为项目招引的“磁力链”,立足“稳链”促进产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新经济活力不断迸发。
今年以来,百度智能驾驶项目、腾讯新文创总部、字节跳动创新业务中心、滴滴西部创新中心等头部企业纷纷在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布局。
“在功能区内不需要全球采购就能在短半径内完成生产配套,甚至在产业聚集度高的区域,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不断健全的产业链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今年,高新区除10个百亿级大项目外,还新签约引进产业链配套中小企业及研发创新项目81个,同比增长26.6%。
科创空间支撑创新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成都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批高品质科创空间加速布局。
2017年,作为电子科技大学与成都高新区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探索,成电国际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项目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科研、人才等资源优势,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目前,已落地西南首个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该基地以集成电路企业共性需求为着力点,旨在为小微企业、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IC设计、流片、测试、人才培训、投融资、孵化等专业服务。
科创空间既是产业基础能力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区,也是未来产业生态功能和市民生活空间的集中展示区。
今年8月,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联合在未来科技城科创空间未来科创中心,打造前沿科学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国家集成攻关大平台、国际一流教育园区。
“通过支持建设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引导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落地、支持创新创业载体聚集等方式,我们正加速推进七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还致力于创新企业的培育,包括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业界共治”产业发展模式,发布“城市机会清单”,为新技术、新模式提供应用场景。
产业社区推进“人城产”融合
森林魔法学院、湖畔泡泡屋、美食市井、网红鸟巢……9月29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生态价值转化场景展示暨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开园,生物城正式授牌成为中国第四个、成都第一个国际舟钓路亚基地。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坚持以公园城市引领城市发展方式变革,将城市建在森林中,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作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生态绿心,以生物产业及高端人才需求为导向,将打造成为国际生物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典范。
“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若干个高品质新型城市社区。”与传统工业园区相比,产业功能区最根本的变化,就是将“产城人”变成了“人城产”以人为中心,提高园区功能复合率和宜业宜居度,实现职住平衡,打造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空间载体。
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清水河无线创智产业社区,河水缓缓流淌,生态绿道与绿植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体系,吸引附近不少居民前来游玩。清水河公园一侧,人才公寓、幼儿园、小学正在加速成型。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样的景象正在成都高新区全域产业功能区逐步呈现,吸引来众多高端人才。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产业功能区为抓手,以“人城产”逻辑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形成经济发展新引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助力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钟华林 通讯员 崔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