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区块链是当今的两大技术热点,两种有没有融合发展的可能?有。这是笔者与2018年1月25日畅想编写的一篇内部文章。今天解密出来,希望能启迪大家的商业思维。
总体构思图
1.物联网IOT设备可以很轻巧,每个设备的接入,都相当于新增了一个资源,与电影院中的一个座位类似。
2.设备用途不一,需要区分不同类型,类似于电影院座位分为普通座位、VIP座位、鸳鸯座等。
3.这个设备有归属的电影厅,一个电影院有多个电影厅,一个公司可能拥有多个电影院。要考虑设备的灵活组合。
4.设备可以是独享的,也可以是共享的。共享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承载量,一个设备对应几个消费者。vice versa,一个消费者有多少个设备。
5.设备共享要考虑激励机制,能够构成一个生态圈,让大家愿意共享自己的设备。设备使用权的转移,或者设备所有权的转移,都应该考量。
6.设备权利的转让,需要智能合约的支持,但是如果每个新业务都编一个智能合约,耗时耗力,需要开发多个灵活的智能合约模板。
7.将每个设备映射成一个或者多个虚拟设备,所有的操作都针对虚拟设备来进行。底层统一维护的实际设备和虚拟设备的对应关系。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搞个虚拟设备?
解耦,方便各层快速开发。
因为硬件的性能也分为三六九等,针对性能比较高的硬件设备,可以虚拟为多个小设备,对外提供服务。类似于一个物理机映射成多个docker的思想。
8.我们倡导的不是物联网,而是万物互联的思想。因此,底层可以对接不同厂家的云服务器,手机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都有提供P2P服务的能力,基于这些设备采用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搭建区块链。
9.设备即服务,是不是默认一个设备就提供一个服务?针对普通的设备,一般都是单机单服务,但是针对性能卓越的智能设备,可支持提供多个服务。这就是我们采用虚拟设备的原因。一个虚拟设备只提供一个服务,但是多个虚拟设备可能对应一个物理设备。
根据中国通信状况,5G网络于2019年下半年进入试商用。速度更快,时延更低,满足1000亿量级的网络连接。届时车联网、数据高密集型应用会增多。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网络底层,能为这些应用提供服务?
10.万物互联是一个大的平台,针对应用对应性能的严苛程度,可以把虚拟设备部署在不同的环境中。后台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前台如何展示控制,可指定灵活的模板。模板可针对用户赋能,让其自行搭建。
采用前后台完全分离的技术(react/vue)。类似于微信小程序的机制,前台页面展示效果自己定义,然后微信后台提供丰富的组件。
pc版本的页面,也采用前后台分离的机制,制造一个通用模板。如果用户有特殊要求,可制作特殊模板。模板和后台单独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