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土人工智能公司小i机器人(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专利侵权为由将苹果公司告上法庭,并索赔100亿元。小i机器人认为,苹果公司2011年推出的Siri系统落入了公司2004年申请生效的“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范围之内。
8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小i机器人处获悉,公司已经就该案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缴纳诉讼费,开庭审理指日可待。因小i机器人的索赔金额巨大,此前有消息称,该案的诉讼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将以千万计。
敢于向国际巨头维权,巨额的赔偿金,以及长达8年的维权之路,让小i机器人收割了不少话题流量。
公开信息显示,小i机器人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专注于认知智能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人工智能公司,业务覆盖通信、金融、政务、法务、医疗、制造等行业。它还是国内最早发力智能客服市场的公司之一,一度占据智能客服80%的市场份额;早在2004年就将聊天机器人技术注册为专利,这也是它与苹果专利诉讼的起源。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家人工智能公司在最近几年内,先是遭遇了香港上市失败,软银在接近达成交易时选择放弃入股,之后又在多家投资方处碰壁。2019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朱频频被指财务造假,被迫离开。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小i机器人目前的融资状况不容乐观,甚至有接近小i机器人管理层的消息人士评价它对苹果公司高调的诉讼:“和上市没关系,和融资也没关系,和存活有关系”。
创始人被指财务造假
在小i机器人的创业故事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叙述创始人朱频频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攻读研究生,2001年读博期间,他与好友袁辉共同创立了小i机器人,一家专注于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公司。
公司成立后,朱频频担任公司的CEO和CTO,主抓技术,销售出身的袁辉则担任董事长。朱频频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AI领军20人第八位。
2019年7月,小i机器人出现了人事震动,朱频频被曝离开公司,一同离开的还有当时的财务负责人。据小i机器人内部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并未向大家说明朱频频离开的具体原委,只说因个人原因离职。
2019年8月,上海智臻智能的法定代表人由朱频频变更为袁辉。
启信宝资料显示,朱频频目前仍持有上海智臻智能的股份,但他实际控制的5家“小i系”公司已经全部处于注销状态。
关于朱频频离开公司的原因,小i机器人董事长袁辉面对投资人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家投资基金了解到,袁辉在去年三季度的一次投后沟通会议上,向至少4家投资方表示,在与软银接洽投资期间,财务尽调机构安永进场发现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当年7月15日公司开董事会,解除朱频频CEO和董事的所有职务。同时离开公司的还有首席财务官。
袁辉当时称,2017年公司实际营收为1.6-1.7亿,虚增至2亿;2018年报给董事会的收入为3亿元,实际营收只有9000万。他还表示,为了消除财务造假的影响,公司不得不进行分立,把有价值的资产放到新的公司里面。
“(朱频频)怎么可能会自己离开自己的公司呢,是他(袁辉)用恶劣的手段弄走的。他们对公司战略发展有巨大的分歧,在加上香港上市也失败了,软银的融资到最后一步没有完成,董事会当然会问责。”一位接近朱频频的知情人士向记者否认了财务造假的说法,称这只是袁辉面向投资人推卸责任的手段,在朱频频去美国的期间,袁辉主导董事会将其赶走。
上述人士辩称,朱频频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核心技术持有人,主管技术,不掌管财务,没有动机造假。另外,他透露,小i机器人曾凭借2017年及2018年的财务报表在银行获得过贷款,如果财务数据有问题,银行审核早就会暴露。
一家投资过小i机器人的基金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小i机器人的主要财务问题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营收,只要签了合同就计入当期营收。关于这么做的动机,他认为,一方面是朱频频想要尽快在科创板上市,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达到软银对财务的要求。
但接近朱频频的知情人表示,所谓财务造假问题的实质是对收入确认方式的不同看法。“我不能说是财务上有什么问题吧,只能说业绩确认的方式是否激进,是否符合新的行业的做法,这本身就是要和会计师做很多沟通的,现在新的人工智能公司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他们的营收和利润究竟如何确认。这是一个新行业的挑战。”
朱频频到底有没有主导财务造假,对此小i机器人未予置评。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小i机器人的主体公司上海智臻智能已经以损害公司利益为由起诉了朱频频、王豫宁以及上海容顺企业管理公司,该案将于2020年11月5日在上海嘉定法院一审。
据启信宝数据,王豫宁是小i机器人在南京和深圳的两家子公司的监事。而上海容顺企业管理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金1000万,法定代表人与实际控制人为朱斌斌。
“公司发展的巨大分歧”
小i机器人最早的产品是给即时通讯软件做智能聊天机器人。它们刚推出这一技术,就被微软看中并买单,在微软旗下的聊天工具MSN中植入了小i机器人的功能。用户只要在小i机器人对话框中输入“天气”“游戏”等关键词,就能获取相关的信息。
没过多久,小i机器人又登陆QQ,被更多人所了解。那是一个还没有出现微软小冰、苹果Siri的年代,在第一代互联网居民的记忆里,新奇的聊天机器人初次登场是以小i机器人的名字。
然而作为TO C业务的聊天机器人并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遑论给小i机器人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2008年,小i机器人转换赛道,从面向个人端的产品转向企业市场,正式踏入智能客服领域。之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交通银行、中国海关、招商银行等陆续成为小i机器人的客户,有报道称小i机器人在智能客服领域的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0%。
不过,智能客服对整个人工智能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业务,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客单价断崖式下跌,生意越来越难做。据知情人士透露,起初小i机器人签一笔智能客服的订单是两三百万的事情,现在只剩二三十万。
小i机器人再次面临转型的挑战。而朱频频与袁辉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就隐藏在他们对公司转型方向的分歧中。
接近朱频频的消息人士表示,朱与袁对于公司发展方向持不同的态度:朱频频认为,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智能客服市场趋于饱和,行业的趋势是基于核心技术能力给客户提供完整的智能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不再只是依赖单点技术,而是需要融合多种技术服务于实际应用场景。袁辉则希望公司能专注一个主要赛道,在人工智能领域“造轮子”,不要想着“造汽车”。
“这个道理听起来似乎是这么回事,实际上只有完全不了解行业的人才会这么说。”接近朱频频的认识这样评价袁辉的观点,“你看(图像识别起家的)依图科技也在做自然语言,(主打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也在做图像。商汤做的方向就更多了。”
尽管袁辉不同意,但朱频频的想法还是在公司内落地了。2018年7月5日,小i机器人在上海发布了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办公、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制造等8大领域的AI解决方案。在发布会上朱频频表示,未来小i机器人将推进“AI+、开放平台、国际化”三大战略,从大的企业客户覆盖至中小企业,构建AI生态体系。
二人对于公司发展的不同主张,在小i机器人的另一股东处得到了印证,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少股东对朱频频的做法非常抵触,反对业务全线开花,“他开了八条线,把融来的钱全部都做研发做投入,把钱都烧没有了”。该股东透露,在朱频频离开公司之后,袁辉将业务收缩,砍掉了暂时不赚钱的项目。
袁辉在2019年9月的一次投后管理会议上表示,小i机器人的业务集中在客服、BPO(业务流程外包)市尝呼叫中心,因为BPO市场存在资本化的机会,希望可以引入新的资本,借此收购一些BPO公司。
对赌到期,融资遇阻
公司的一系列人事震荡,似乎也影响了小i机器人的融资进程。公开资料显示,小i机器人最近一次公开融资还是2019年1月,入股方为中金公司,交易金额未披露。
接近朱频频的人士表示,朱离开后,另外一些技术骨干也相继离开,小i谈了三四家投资都黄了。收入也不容乐观,2019年的营收从原本两三个亿的营收掉到一个亿多。
一家投资机构的内部人士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9年小i机器人希望从阿里创投、天津海银股权投资基金等老股东手上做一轮募资,但并未得到支持。一位公司股东也称,小i机器人目前确实遇到了融资问题,老股东寻求脱手困难。
与此同时,小i机器人IPO计划的搁浅,又触发了一项对赌协议。
小i机器人在2018年3月进行过一轮增资发行,包括浙江天堂硅谷九盈至臻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内的7家机构,认购了2105179股。增发预测募集4.5亿,最终实际募得2.6亿元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此轮增资中,参与增资的4名领投认购人与其他16名原股东在协议中设置了对赌条件:“如公司不能在2020年6月30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或其他证券管理部门正式报送上市申请材料,则从该时点起硅谷久盈有权要求袁辉及朱频频两位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共同按照持股比例向其他有意满足收购条件的收购方共同出售公司不低于51%的股权。”
简而言之,这一条件一旦被触发,小i机器人的实际控制权就将易主。
“但问题在于现在没有人愿意接盘,这个条件就是就是一纸空文。”小i机器人的一位股东这样表示。
接近朱频频的知情人士称,上述只是其中一项明面上的对赌,可能还有其他对赌协议的存在。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2018年的一次融资中,有新加入的股东与部分老股东约定,若在签订合同后的36个月内,小i机器人不能够上市,部分老股东需要回购股份。
这一约定将在2021年一季度到期。多个投资方和知情人士都指出,从小i机器人目前的状况来看,上市之路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小i机器人方面,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复称,目前阶段上市不是公司的主要目标。
接近朱频频的人士告诉记者,对于上市地点的选择,袁辉与朱频频之前也存在分歧。朱频频主张通过科创板尽早上市,但袁辉则青睐境外的资本市场,谋求在香港IPO,并且小i机器人已经为海外上市做了一定的准备,搭建好了VIE架构。2018年,小i机器人的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i机器人有望在次年登陆公开资本市常
2019年资本寒冬,在小i机器人融资接连碰壁之后,当年10月的一次投资人会议上,有股东提出了裁员的建议,该投资方认为,按照2018年9000万的营收规模,当时有六七百人规模的小i机器人能支撑的时间有限。
今年8月,袁辉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又一次谈到了上市安排。他说:“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路还很漫长。当前,不是应该考虑是上市还是融资的问题,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定位和领导地位。资本有起有伏,一家企业不能只看眼前1-2年,而应该着眼于更长远的5-10年,并根据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制定和选择正确的决策,切勿随波逐流,更不能轻易放弃。当然,如果需要上市和融资,小i机器人绝不会落后于人。”
是维权斗士,还是专利流氓?
8月31日,小i机器人向记者表示,公司已经就与苹果公司的诉讼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缴纳诉讼费,开庭审理指日可待。因小i机器人的索赔金额高达100亿元,此前有消息称,该案的诉讼费也是一笔天文数字,将以千万计。
小i机器人对苹果的专利诉讼始于8年前。这期间,苹果公司针对小i方专利权是否有效,提起了一系列行政诉讼,阻断了小i当时的侵权起诉流程。直至今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小i机器人的“聊天机器人系统”专利有效性做出最新改判,撤销此前北京高院二审判决,维持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认为小i机器人的专利有效。根据最高院的判定,小i机器人是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3749.9(一种聊天机器人系统)的权利人,该专利于2004年申请,2009年获得授权。该专利是中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的基础专利之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以格式化语言命令机器人完成任务,也能以自然语言完成聊天对话。
目前,外界最关心的是,小i机器人在这场诉讼中究竟胜算几何?
紫藤知识产权高级知识产权顾问赵佑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i机器人想要胜诉关键依据是要证明苹果的Siri的技术特征落在这件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胜诉的难点是,这件专利属于软件程序专利,Siri背后的算法是否落在这个专利的范围内,从Siri的外在功能很难判断是否用专利界定的特征,需要披露更多的Siri的特征。”赵佑斌说。
该案件受关注的另一大原因是高达100亿元的天价索赔。也让外界对小i机器人的讨论不断:是专利流氓式的碰瓷,还是敢于挑战国际巨头的维权斗士?
小i机器人的代理律师、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袁洋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100亿索赔金额的拟定依据了专利法三种赔偿标准,根据公认的会计准则,结合技术分成率确定的。
赵佑斌分析称,100亿的许可费应该是参照苹果在中国的相关产品销售额确定的。专利侵权赔偿依据法律一般按照权利人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其次是按照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再次,按照专利许可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若上述三种方法都难以确定,按照法定赔偿。“但是这件专利索赔金额的确非常高,苹果与三星在美国的专利大战,最终陪审团判决三星侵犯苹果5件专利,赔偿为5.38亿美元。”赵佑斌认为,至于赔偿额是否过高,需要进一步细节,比如苹果相关产品的销量,这件专利发挥的作用,以及索赔的年限,多年金额的累积。除了经济索赔之外,小i机器人在此次重启的民事诉讼中要求要求苹果公司停止Siri(智能助理)专利侵权,包括但不限于,要求苹果公司停止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ZL200410053749.9发明专利权的产品。
若小i机器人胜诉,是否意味着加载了Siri功能的苹果产品将退出中国市场?
袁洋称,一般来说专利案件的走向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走完案件的诉讼流程,要求被告方停止侵权;另一种则是由侵权方支付专利使用费用,实现双赢。
“目前小i机器人对于案件的走向持开放态度,他们也希望创新的价值能得到回报。”袁洋透露,小i机器人方面与苹果公司也就专利付费的事项进行过接触和磋商。
一位熟悉小i机器人管理层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样评价这次诉讼:“和上市没关系,和融资也没关系,和存活有关系。”
6月28日,就在最高院再审改判小i机器人专利有效消息公布之后。朱频频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的感言。他说:“历经官司近8年,在苹果公司强大的压力下,我写的发明专利最终保住了,恭喜自己和参与的团队”,“过去的近1年,看着公司极速衰退,一直在吃老本,不知道这些‘财富’还能消耗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