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数据研究机构麦克斯提供的一份数据统计,对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的评价,在综合了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月度综合收入,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排名前十的专业如下:
1、信息安全(月均7310)
2、软件工程(月均7123)
3、网络工程(月均6857)
4、信息工程(月均6798)
5、物联网工程(月均6671)
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月均6633)
7、数字媒体技术(月均6267)
8、电子科学与技术(月均6191)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月均6068)
10、通信工程(月均6048)
而全国本科学历的就业生平均月薪为5440元。
人工智能技术,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牵扯到大量交叉学科的专业,且对人才的逻辑思维能力、跨领域的理解能力要求极高。上至发达国家政府,下至科技巨头AI创业公司,无不将AI视为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性战略。在2018年之前,全球共有大约400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研 究方向的相关专业。
2019年至2020年,我国教育部分别公布了全国35所、180所,两年共计21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具体215所高校名单可以参考东方林语之前文章)
2018年之前,中国的AI人才,呈现跨学科的特点非常明显。根据统计,TOP 10 人工智能相关的高产专业排名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
2、软件工程(9.2%)
3、数学与应用数学(4.0%)
4、信息与计算科学(3.8%)
5、统计学(3.8%)
6、电子信息化(2.4%)
7、自动化(2.4%)
8、物理学(2.2%)
9、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9%)
10、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1.9%)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排名第一的卡耐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接触人才重点则是重点集中在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概率论、工程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专业。
2020年,围绕“强基计划”与“新基建”,很多高校也设立了“人工智能+X”的一些符合专业:
比如: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专业培养具备大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近五年高校新增次数最多的专业。
2、智能感知工程相关专业提升智能化水平的符合特色专业;
3、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培养既懂经济学,又懂互联网、大数据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4、区块链工程相关专业培养区块链在金融、媒体、企业等落地的人才;
5、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培养VR/AR相关的影视、动画、建模等相关人才。
6、工业智能相关专业围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方向相关的智能制造、物流供应链、机器人等与人工智能交叉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这些新专业的设置,各相关专业紧密结合,逐渐会形成“联动效应”,对提升我国的整体人工智能水平,在不远的将来,会逐步起到极大的联动与复合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