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向”课题深研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该项目由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红教授担任首席专家,邀请新华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先媒体及相关机构加入课题组一同开展项目研究,是一项学界和业界联合攻关的重大课题。课题研究从智能传播相关理论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业的实际应用出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技术创新、人才转型、内容生产、用户接受、社会治理等层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如何实现智媒时代的全面价值引领提供策略思考。
受疫情影响,本次深研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会议由王晓红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段鹏教授和科学研究处处长贾秀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同时,课题得到了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与会嘉宾同子课题负责人、场内外课题组成员一道,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出发,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的重点方向、理论建构的基本问题。
以下是演讲嘉宾的发言内容精粹: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段鹏:
当前我国媒体智能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和广泛。要推动和实现媒体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既是抓手,同时也是支撑、保障和方向。
党和政府从战略全局角度出发,多次对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应用作出重要部署,致力于推动媒体的智能化转型,服务于人民需求,服务于正面宣传,服务于全面提升舆论引导力。这要求我们必须完成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未来的传媒教育,需要的是具有前瞻交叉思维的复合型传媒科技人才,这不仅是国际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需求,也是传媒行业创新变革的必经之路,更是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课题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王晓红:
总书记在谈到人工智能发展时多次强调,要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当下,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深刻影响着新闻媒体的信息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我认为,实现万物互联,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之间的广泛连接,只是网络社会的基础版,或者说只是互联网发展的前期阶段。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应用将互联网发展带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是网络社会的升级版。
在这样一个多学科交融、多团队协作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技术应用可理解性、可用性、可控性的判断,特别是要厘清当前人工智能之于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基本属性、核心要义到底是什么。同时在研究进程中,我们还需准确把握我国当前媒体融合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局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用于新闻传播业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论,使理论研究更好地服务于业界发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助力媒体创新。
新华网总编辑郭奔胜:
多年来,新华网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连接用户,让新闻报道更“走心”,真正连接起社会各个阶层,是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其次,如何真正处理好业界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信息采集、生产、传播能力,实现“富媒体化生产”,让用户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水平,服务于人对观念、趋势的判断,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业应用的一大方向。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
人机融合智能是跨物种、越属性的人机交互智能生态科学体系。随着万物感知时代到来,人工智能成为通用技术,媒体融合进入更高、更复杂的阶段,对传媒业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媒体人要懂技术底层逻辑,能够判断什么是核心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
在技术层面之外,还要高度重视脑科学、神经学、心理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状况,把握社会与行业未来趋势。物联网环境中媒体离不开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绝非单一学科、它也离不开媒体。我们正在共同建构新的世界、寻找新的关系本质、理解新的连接方式。从互联网时代到万物互联时代,“物联天下”不仅指代某种技术趋势,更包含对于新的伦理思想和文明共识的期待。
中国传媒大学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
随着智能化浪潮席卷而来,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特点与趋势,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的融合发展,成为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新课题。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下,突破时空界限的全程媒体、突破物理限制的全息媒体、突破主体界限的全员媒体、突破功能界限的全效媒体闪亮登场,内容、信息、服务、社交融为一体,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主流媒体亟待向全媒体迭代,发展全业务,覆盖全终端,适用全场景,运行全数据化,用户价值全聚合。“5G+AI”将在媒体融合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媒体的底层架构,因此,媒体融合要更加重视“5G+AI+媒体”的引领作用,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为支撑,建立起全功能智能媒体运作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龙耘教授基于技术与媒介伦理,重点探讨智媒时代主流媒体价值引领的内涵、目标与导向,主流媒体如何做到“第一信源、第一解释权”,如何贴近年轻人,如何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都是研究将要重点关照的问题;电视学院曹晚红教授认为,智媒时代的新闻传播业人才培养要探索新理念、新模式,以满足全媒体人才需求;在美国访学的电视学院吴炜华教授在线上参与研讨,他指出,在探索智媒时代全球新闻传播业的实务与研究变迁的同时,我们还需深入理解智媒时代对新闻传播学知识框架的重构,准确研判智媒时代新闻传播研究的地缘模式。
在点评环节,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远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内容、环境的智能识别,人、内容、环境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对应着场景,场景决定了内容,并将最终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关系。我们如何定义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所对应的场景显得尤为重要,以场景为切入点,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多元的研究范式和全新的结论。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瑜明教授则认为,本课题开创了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多个“第一次”,对新的学科范式的建立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课题首席顾问赵淑萍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阶段性推进工作,对子课题的内容把关要做到逐条讨论,让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注意课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联系,确保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相关研究工作的有序推进,按时按量高质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