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长期以来被人民所深恶痛绝,但又难以根除。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某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两类顽疾。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刘杰教授认为,区块链技术减少非对称信息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并加强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从而改善政务管理局面。为此,刘杰教授从5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现了区块链在破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妙用”。
01 提高透明度,避免官僚主义危害
区块链技术具备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且记录数据的账本对参与者是透明的。因此,用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应用系统代替之前单一的条线信息系统,既可以降低信息传递成本,也可以避免隐瞒与欺骗,提高管理决策的合理性。
例如,全国各级政府以及卫生相关部门和专家可以采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将各医院的传染病疫情病例自动上传,并编写出相应的智能合约。这样只要A地出现病例,各地就能同时知晓,从而因地制宜做出应对措施,也就有可能避免A地有关部门的官僚主义导致的疫情范围扩大暴发。
02 提高服务有效性,避免形式主义行为
区块链通过P2P技术、共识机制和账本共享,不仅实现了不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向社会公开信息、开放数据,这意味着百姓能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避免形式主义导致的治理失效。
例如,在日常扶贫和救灾援助等过程中加入区块链技术,民政部门、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机构的浪费与腐败现象会大大减少,也能实现扶贫救灾物资的公平分配。其次,捐助者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账目进行溯源和审计,还增加了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同时,监管机构也无需任何操作手续,就可以低成本地参与到共享账本的记录与审查,有效地避免出现扶贫工作“拍照留痕”等形式主义现象。
03 过程中交叉验证,杜绝形式主义造假现象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机制中,通过在所有记录信息的“区块”上加盖时间戳,使记录的数据无法更改或操纵,进而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造假问题。
例如,我们经常看到“公共部门听从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想法删改公开数据、由于网民深究而不得不修改已发布的信息”等现象。还有一些地方换了干部,新干部不再继续落实前任的政策。而区块链建立的应用系统能保证所有人在任何时候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数据。人们可以时刻监督政府部门的规划进程以及官员的承诺效果,据此提高了形式主义者的成本,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04 应用智能合约,减少官僚主义繁文缛节
一旦满足了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前置条件,“智能合约”就会自动化地执行相关指令,从而极大提升政务流程处理的效率。
例如,利用智能合约可以拓宽政府职能,帮助行政管理部门简化部分流程以及替代其部分行政工作,包括:税收、福利、项目招投标和各种证明发放等的核实和管理。“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全面提高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不仅减少了常见的互相推诿行为,也避免了办事人员间发生摩擦,减少了官僚干预腐败的可能。这样一来,官僚主义行为也就冰消气化了。
05 去除中介,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无处藏身
传统互联网的信用维持要依靠政府、银行、大型技术平台等中心化的中介机构,这些机构以自身的利益为先,有时难以保证效率以及数据的正确性。而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互联网,传递的数据不可篡改,也不再需要中介,这就让依附在权威中介机构身上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逐渐消失。
例如,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原因之一是技术人员的信息无法传达至高层,即专业人士的担忧和意见被官僚们“贪污”或忽视了。采用区块链技术的信息采集应用系统就避免了信息的减流、断流甚至失流等问题,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公众的信息进而感知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上级政府部门可以迅速且直接地了解管理范围内的信息,让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暴露在阳光之下。
综上,不难看出区块链技术能够给数字政务提供诸多利好优势,但“区块链+数字政务”想要完全推行,还面临一系列的现实挑战。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需探索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实施存在阻力。但显而易见的是,区块链融入政务是消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