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媒体融合,特别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其作为国家战略具有鲜明的新时代印记。而智能化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之一,是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必然方向。
智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但会改变人与信息之间的生产关系,还会改写信息传播的法则,重塑传媒业各组织构成。在5G技术兴起的大背景下,AI与5G的结合将推动媒体构建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
01
智媒时代传媒生态的变化
“智媒”作为一种修辞,表达出人类社会对人工智能、数字化媒体、机器传播的乐观态度。伴随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媒体将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人们讨论最多的智媒议题集中在大数据、移动互联、虚拟现实、人机交互以及后5G时代可能产生的诸多媒体形态变化。那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一)新闻业态
智能技术将媒体从业者从繁复、冗杂的工作中解放,大部分简单劳动被机器取代。当下机器不仅能辅助新闻工作者在生产过程中采集、筛癣甄别和分析数据,甚至能够作为独立主体进行结构性内容生产,使得从业者能够将精力投放于更具深度的报道中。从新闻业态看,沉浸式新闻、个性化新闻、机器新闻、传感器新闻、分布式新闻等已经出现。人工智能逐渐被应用于自动化新闻的生产制作中,如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财经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张小明”等。这些机器人依赖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提取新闻事实中的数据、资料加以整合,最终转化为新闻文本。
(二)传播关系
传播关系相当长时间内,处理的核心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智媒时代则将同时处理人类与机器的双向和交互关系。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内容生产与分发逐渐剥离使得智媒时代的内容推送逐渐分众化与个性化,借助算法来追踪用户喜好,帮助有价值的内容找到用户。不仅是社交平台,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都成为获取用户数据的平台,有助于获取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与此同时,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平台,例如购物平台、天气服务平台、位置服务平台抵达受众。
(三)组织模式
智能媒体促进了新闻生产的主体泛化,从业者与智能媒体协作生产。同时,大数据时代新闻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大大增多,独立的生产平台无法满足用户对新闻时效性、信息量的追求,从而协作共生的融合型平台应运而生。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公司、专业新闻机构和智能科技机构等组织的通力合作,“打造吸引和掌握海量流量的开放平台”,即“平台型媒体”;另一方面,融合型的新闻生产平台也可以在专业新闻机构内部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分配,国内许多媒体都在积极进行融合转型。组织模式的变化将使得经营等环节都出现变化,比如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02
智媒时代传媒业的问题和挑战
技术在带来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现有的信息环境和新闻伦理造成了一定冲突。
(一)算法偏见与茧房
通过追踪用户喜好实现内容与用户的精准匹配从而完成个性化推送,但是内容的分发与消费过程中容易形成算法偏见导致用户无法获取更过有用信息,同时信息茧房在智媒时代得到强化。
(二)人工智能技术催生新的数字鸿沟
一方面,国家、地区、行业之间争夺信息和技术使得资源差距拉大,甚至造成贫富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老年群体在智能媒体的拥有和使用上处于劣势地位,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平台方的努力,更依赖于社会和家庭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给予帮助。
(三)冲突越来越强烈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数据安全性、内容泛娱乐化、“过滤气泡”、“信息茧房”、新闻真实性偏差、算法黑箱和算法偏见等算法新闻伦理问题日益显现 。大部分平台需要授权获取用户信息才能使用,意味着智能终端存储着大量的用户数据,一旦发生隐私泄露将对公民的权益产生巨大影响。
03
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乐观地看,人类与机器将走向人机协同,如果能产生良好的互相塑造,或许能形成良好的媒体新生态。下面谈几点未来需要面对的议题。
(一)叙事主体
人与机器同时成为叙事主体,但随着新闻生产“人机协作”模式的迭代升级,机器将逐步取代人成为新闻生产的主角之一。人工智能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旦它高度发达、快速迭代,智能机器人将替代人类作为叙事主体,它们能够替代我们的能力将越来越多。未来的叙事将是多重交叉的,PGC+UGC+DGC(data generated content,数据采集生成内容)+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机器生产内容)等同时出现。
(二)人机关系
传媒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把握好人机协作的关系。首先应该树立其用户对于人工智能的科学认知。类似于“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这种极端危机意识不应该变成对技术的恐惧,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和价值判断,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出发点和意图。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公众都应该对自身的价值保持正确判断,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和延伸,人依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实践主体。最后需要细化协同模式中的人机分工。
(三)社会管理
面对即将出现的行业问题、人机关系、组织模式等,应该提早进行社会管理的准备。社会管理的目标是明晰人与技术之间的权力关系,包括个性需求与商业平台的平衡、信息集中与价值甄别等,人类与机器需要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良性发展的合作关系。
(四)人类关怀
目前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缺乏情感和人文关怀,创造更高价值和意义的作品需要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行业经验,或许只有人类自身才能更懂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传递价值。如果某天人工智能拥有自主意识,那时人类的主导和管理作用就会变得更加重要。此外,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势必取代人类的部分工作,如何在未来社会继续保有人类的理性、情感与温度,是需要高度关注的议题。
4
5G+AI构建全媒体传播新生态
作为变革传媒业的第二种技术力量,5G将不断积累同时也是不断满足人类社会对通讯数据的需求。表面上看,它最直接改变的是速度,但实际上,5G将支撑应用场景由移动互联网向移动物联网拓展,构建起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2020年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每周大概增加1万多个5G基站,4月份单月新增700多万个5G用户,国内5G用户累计已超过3600万。目前,中国5G技术在支持远程会诊、视频连线和其它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技术上看,5G、AI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出现,能更便利地透过数据匹配用户最需要的业务,并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它在不断创新更多新业态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商业应用和社会治理。
从内容生产看,当前已形成自有平台、第三方平台和党政部门自建媒体并存且彼此合作/竞争的全媒体新格局,交互性的合作生产模式已进入用户深度参与并拥有自我传播权的新阶段,传统以媒体作为新闻与信息集散中心的传播通道已被彻底打破,与媒体长期合作的党政部门也在自我成长为政务新媒体。
新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正在呈现系统化变革,全面移动化将成为后期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基本结构。互联网思维下的现代传播体系建设需要系统性支持,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升级与使用是构建立体多样现代传播体系的物质基矗
当然,媒体融合绝不仅仅是技术迭代更新带来的物理变化,它同时还需要组织变革的支撑、需要人作为传播中心的知识转型、需要将内容和技术升级融会贯通、需要创新改进网上舆论工作,并在对外传播中增强国际话语权。
媒体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开放式迁移,它不应仅仅理解为技术变迁与采纳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交流与传播实践跨越不同物质技术和社会机构的开放式迁移,体现人类交流与传播诉求驱动下的社会实践变迁这一本质,对媒体融合的研究最终需要回归人本身,研究需要聚焦以人为主导的、以交流为目的的传播实践演变趋势,并最终回归理论本身的研究。
由此,面向 5G 需要提前布局、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生态。这一新生态的构建需要从多个层面、多个主体、多种形态中建立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并更多地关注文化、意义等的流动与认同。
-END-
「企鹅号角」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官方微信订阅号,服务于平台创作者,负责最新官方活动信息发布,独家分享平台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