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区块链:数字劳动发展的助力科技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07-11 07:54:45   浏览:3370次  

导读:1 数字劳动的兴起 当今,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拿着手机,轻触屏幕,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数据化模式正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全面的升级。 与之同时, 数字劳动这一概念也已不可逆转的趋势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什...

1数字劳动的兴起

当今,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拿着手机,轻触屏幕,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数据化模式正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全面的升级。

与之同时,数字劳动这一概念也已不可逆转的趋势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什么是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的定义非常多,这里引用克里斯蒂安福克斯的经典著作《卡尔马克思与数字劳动》中的定义,他认为“数字媒体的技术和内容的生产资本积累所需要的所有劳动都属于数字劳动。

举例,比如我们在家休息的时候,坐在沙发上,用手机修改一篇文档并上传,或者在微信上与同事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工作的某个决策,这些都是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已经不限于在公司工作时间完成,你可以在公交车上、家里或者逛街时开展数字劳动,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

区块链:数字劳动发展的助力科技

2 数字劳动的分布式趋势

特别是此次疫情的发生,数字劳动进一步得到广泛普及。笔者来自湖北,在家隔离办公达一个多月之久,和同事沟通有序,工作很顺畅。2020年,数字劳动发展得更为分布式,分布式办公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的确如此,伴随着以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分布式办公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公司会大幅减少,很多公司会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同样,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更加自由化的工作方式,个体崛起时代已经来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IBM就成功实现了远程办公模式。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很多公司开始推进远程办公的规划。

我国远程办公的市场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阿里、微软、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相继推出各自的产品,如钉钉、华为云welink等。

据华泰证券研究所和海比研究数据显示,2012年、2017年国内远程办公市场规模分别为53.7亿元、194.4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78.3亿元。

区块链:数字劳动发展的助力科技

3 数字劳动的商品化

分布式劳动是数字劳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的数字劳动最终展现出来的是海量的数据,那么这些海量数据是如何商品化的呢?需要从数字劳动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这三个环节进行。

数字劳动的生产,即我们平时在网络上的各大平台进行消息的撰写和发布,比如在公众号编辑器编辑文字,并发布到朋友圈。或者我们完成了一个短视频的拍摄,或者线上付费课程的制作。这些的存在本质其实就是数据,是一长串的代码。

数字劳动的流通,即和一般的商品在市场流通类似,只是流通场景换成了线上。比如付费课程在几个朋友的朋友圈进行传播,或者在公众号文章进行展示,或者在知识付费的平台上售卖,或者别的朋友进行推荐等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付费课程。这个就是流通的过程。

数字劳动的消费,即有人购买了付费课程,或者对某文章里的广告进行了点击,然后在线上进行了购买,或者某人写了一篇文章,成功发表在某媒体,获得稿费,这就是数字劳动的消费。

这三个过程让数字劳动实现了商品化。

但是也得注意的是数据的确权和数据的隐私保护。因为数字劳动的成果是非常容易被复制,隐私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么它所产生的收益是否归劳动者所有,是当前数字劳动发展面临的问题。

区块链:数字劳动发展的助力科技

4区块链助力数字劳动发展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系统能够给数字劳动发展带来颠覆式的创新。它能够对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记录,数据的难以篡改带来了数据的可信,可信的结果是让数字劳动的商品更容易在市场上进行流通。

区块链可以使交易、流通的原有中介渠道消失或重组,这种去中介化的特征使得数字劳动的商品可以在任何时空与任何用户见面,并且都有记录;

数字劳动和服务流通将出现新模式,如非线性的流通、垄断渠道和平台地位将更加式微,生产者、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智能合约使得产品和服务点对点之间的可信任传播变得可能,从而降低价值的流通成本,提高价值的效益与效果。

同样,区块链保障的知识产权,催生数字劳动的多业态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的IP实现全产业业态的开发与应用,可以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更便于实现范围经济。

区块链,并不是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它将是数字劳动发展的科技助力,作用于数字商品的价值价格的判定问题、数字劳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更好发挥数字劳动的积极因素,让更多人受益,并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推动数字劳动和数字经济的规模化发展。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