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就常想:区块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区块链行业接下来何去何从?区块链到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改变世界什么?
谈自己
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待了三年多的从业者,我觉得我挺失败的。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个人运营,二是个人投资。
最初,机缘巧合下进了聚币旗下的区块宝团队。其实当时我对区块链一无所知,也没有买过比特币。当时面试我的是聚币副总裁、区块宝的负责人,她是一个非常nice的女生,名校毕业、连续创业、风华绝代。现在回想,之所以能通过面试,估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当时区块宝团队急需用人,二是我有一二级市场投资经验,三是我说我2011年就听说过比特币、还去过OK的北京线下会常
我说我没写过行业报告,她说“我相信你可以,直觉。”当时我真的挺受鼓舞的,谁能不呢?莫名其妙被极度认可,而且还是一个女神级别的同龄人。
加入聚币后我才开始逐步了解区块链行业、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我认识这些东西的速度应该算非常快的,倒不是因为我学习能力强,主要是我的工作要求我必须得熟知这些,确切地讲应该是了解深度要走在多数人前头。
为此我几乎读遍了京东商城里能够买到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相关的所有书籍,也初步形成了对区块链的系统性认知。
但是有一点是遗憾的,我的认知升级速度限制了我的个人投资。最初,我对数字货币的认知,认为比特币应该价格平稳,不平稳就是不成熟的特征,市场也是不成熟的市场,也就错过了最早的低价投资的机会。随着比特币市场价格的疯涨,我却始终站在市场之外冷眼旁观,6000元错过了,8000元更不会想要了……一直到2万美元……6000美元……我始终没有入常。。
最终,2019年1月份,比特币价格在我预料之中(真的)砸出最后一个深坑,达到3200美元,继而上涨到4000美元的时候,我第一次入场了。
记得当时因为是第一次买比特币,我还特意先买了个255元的小单“测试”安全性,然后才把剩余的钱买进去。。。我后面统计了一下,由于各种瞎几把操作,截止目前,我在币市里的收益率虽然是正的,但远没跑赢比特币涨幅,更遑论波段叠加收益。所以说,币圈的个人投资我是真的不行。
个人运营也不行。其实在2017年末、2018年初区块链行业最疯狂的那段时间,有包括IBM的控股公司、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区块链项目组找我聊过,想让我加入效力,可惜当时为了一时的安逸,竟然拒绝了这些橄榄枝。也是认知问题:当时我认为交易所就是区块链行业的最佳选择,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盈利模式最稳定的赛道。。。后来随着对区块链行业发展趋势的进一步思考,我才有了新的想法。
“悟以往之不谏,望来者犹可追”。对于个人的运营和投资,终究还是思考得少了些。康波周期说人的一生可以遇到三次发财机会,也不知道我是错过一次了还是两次了。。。优秀的团队也非常难得,要一直提高自己,要及早寻找,同时惜缘。
谈行业
先回顾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路径。
最初,人们也说不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就像今天我们总是很难跟别人解释区块链究竟是什么一样。互联网的基础功能是信息的传递,所以最初互联网的产品是邮箱,人们利用邮箱发邮件实现信息的传递。这是人们对互联网的第一个认知。
后来,互联网进入门户时代,人们通过门户网站看天下资讯,企业通过门户网站做广告宣传。当时国内的三大门户网站(网易、新浪、搜狐)就跟三座大山(我觉得现在币圈对三大交易所的观感也差不多)一样,互联网行业后面入场的诸多弄潮儿多数都不敢想象有一天能超越他们。
结果,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搜索、社交、游戏、电商、金融……各个领域纷纷先后出现优秀的互联网巨头,昔日的三座大山却逐渐暗淡。此时人们才发现,原来互联网的世界远不止于此,大山之外还有更广袤的星辰大海!
我觉得区块链行业也是类似的。
最初,区块链的基础功能只是价值的传递,所以区块链1.0是个“数字货币时代”,主要做支付功能,以比特币为代表。所以当时行业的创业者要么做模仿比特币的竞争币(比如莱特币的李启威);要么做行业的卖水人,包括交易所(比如比特币中国的杨林科)、矿场(比特大陆的吴忌寒)等。这些人的厚积薄发在2013年第一次变现。
后来,智能合约在区块链上的作用被深耕,随着以太坊的发展,区块链进入2.0“智能合约时代”,主要做融资功能,包括大家熟知的ICO、IEO等,这个时代的创业者要么做竞争公链(比如EOS的BM、波场的孙宇晨等),要么做各种各样的基于公链的应用链(比如Uport、Augur等),当然服务行业的角色也丰富了,比如区块链媒体、社区等。这些人在2017年有的厚积薄发、有的迅速爆发。
但是,区块链行业发展到今天,似乎又到了问行业发展方向的时间。熊市里行业内创业公司几经更迭,割到了、没割到、没想割的创业团队,随着潮水退去,裸泳者终究难免现形。
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好的新赛道出来了,比如2017年底我很看好的跨链方向。专注于解决跨链资产转移的区块链网络Cosmos,旨在解决可拓展性以及隔离性问题的Polkadot,都很有潜力。
谈趋势
接下来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区块链行业将如何发展呢?我觉得前一个问题其实无法有明确的回答,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我觉得有两个思路:
一,基于人类的五种需求和区块链技术的功能特性去探索新大陆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由低到高人类有五种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最近又有人提出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的“自我超越需求”。
互联网行业已经比较充分地满足了生理需求(淘宝的衣服、美团的食物、58的租注滴滴的出行等);也已经基本满足了社交需求(微信的熟人社交、微博的陌生人社交、乃至于陌陌等特殊社交需求);还有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点赞、评论各种产品功能,以及成为业内大V后的工作机会、商业机会等)。
我感觉人类目前的五大需求中,唯有安全需求,互联网没有解决好。虽然最初有360、金山毒霸等公司试图从防御黑客攻击方面提供安全保护,如今虽然常规的黑客有效攻击少了,但人类在互联网上的安全需求却绝非外敌入侵这个维度,反而是互联网大平台本身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绝对掌控成为了人们缺乏安全感的主要缘由。对比360和金山毒霸等杀毒软件的落寞淡出,人们在网络上的安全需求却愈发强烈。而且这种安全需求是互联网无法满足的。
恰恰,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开源等特征,本质上可以建立信任,也许可以改变目前人们在网络上缺乏安全感的困境。所以,当时从聚币出来后,我选择的是DeFi这个赛道。我觉得区块链技术在开放金融领域的应用,还是很有价值的。但是经过一年的从业观感发现,尤其是近期出现的各种DeFi项目本身的安全问题,反映出目前DeFi领域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规则还不够完善。
当然,DeFi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方向。区块链解决人们的网络安全需求,应该体现在各个领域。
所以我觉得,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满足人类的网络安全需求,这个基础逻辑应该没太大问题。只是,目前好多领域的传统企业、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或政府部门,不是那么清楚究竟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
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特有优势去赋能各个领域的实体经济
这个思路,虽然跟前一种思路的“由需求去探索供给方向”有区别,但最终会发现,有可能是殊途同归的。
这个思路就跟产业互联网一样,由于有互联网+较为成熟的示范发展思路,区块链+的思维被人们接受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但是由于由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确实相对而言是个新型技术,对于很多非业内人士仍然比较难懂。
就像现在市场上很多项目,虽然已经上了交易所,甚至市值还不低,但实际上却经不起“灵魂三问”,说白了,啥也不是。现在的产业区块链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没有区块链不行的;
二是有了区块链更好的;
三是没有区块链也行的。
针对目前很多非业内人士很难理解区块链、使用区块链的问题,这其中就可以发掘一个卖水人的角色区块链技术服务商(BaaS企业)。目前,有包括金融壹账通、趣链科技、微软Azure、蚂蚁区块链、百度云BaaS、腾讯云TBaaS、万向区块链、荷月科技、太一云、火币产业区块链等较为优秀的BaaS企业。
对于BaaS这个赛道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一家独大是不可能的,寡头格局可能会逐步形成。但在发展早期,如果定位到一个有先发、长足优势的细分领域,BaaS创业公司也会有抢占先发占道优势的机会。
同时,也许做BaaS也是最容易最有机会最早知道区块链的最优发展方向的。大力发展区块链基础设施,是“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维,偏技术;大力发展行业卖水人角色的,是行业服务思维,偏运营;而BaaS服务商有点像行业的产品经理角色,属于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去做解决方案。
谈人生
王国维谈治学三境界时曾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重境界同样适用于人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一种志存高远,但还没找到方向时的彷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确定了人生奋斗方向之后,为了寻求理想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奋斗;“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一种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洞察世事的豁达。
万里取经的唐僧每次介绍自己时都说:
“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
我觉得这是最佳状态。我们这个阶段,应该向唐僧学习,清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选择了远方,便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