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洋洋
编辑 | 宋玮
2020年5月14日,AI独角兽云从科技完成18亿元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海尔金控、广州南沙金控、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工商银行等,投后估值或超250亿元,有望取代正在准备赴港上市冲刺“中国AI第一股”的旷视科技,旷视目前的估值约40亿美元。
此次融资的背景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总数与规模在2019年断崖式下降,一部分公司倒闭或难以为继,只有极少数独角兽公司持续获得资本青睐。
“估值不能太高,”一位AI独角兽公司高管告诉《晚点LatePost》,到了今年,他们对公司估值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对于现阶段想要上市的公司,如果无法实现与估值相对应的增长,选择只有两个暂停融资和拉高收入。
云从科技于2015年成立于重庆,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基于AI技术的软件、硬件定制化服务,其主要客户有银行、政府、机尝高校、地产商等。创始人周曦曾任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信息所副所长,创始团队来自中科院重庆研究院。
《晚点LatePost》了解到,云从现阶段重点布局的业务包括智慧金融(银行)、智慧治理(安防)、智慧交通(客运物流、机场等)、智慧商业(泛商业、购物中心、4S店、连锁店、教育、园区等)四大板块。
智慧金融与智慧治理曾是云从的重点业务,在过去两年创造了公司超过80%的收入,从今年开始,智慧商业业务的收入超过前两者,成为公司主营业务,而此次融资的钱也将重点用来拓展泛商业领域的业务。
因为市场足够大、场景足够多,泛商业成为AI独角兽们争相发力的新战场,《晚点LatePost》了解到,除了云从在重点布局外,旷视在今年将原本分散在安防、物联网和个人设备三个事业群里的泛安防业务分离出来,整合成新的事业群并重点发展;商汤则在2018年就将泛安防作为重点业务发展,并于2019年由CEO徐立亲自接管。
人工智能的下半场,竞争的方向将从对技术和人才的争夺转变为对客户、对项目、对市场的争夺,除了基础的技术储备与技术判断能力,这一阶段更是对各家公司产品能力,渠道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量。
国家资本与政府生意
2015年,人工智能成为风口,AI领域明星公司商汤、云从、第四范式均诞生于这一年前后。以计算机视觉技术起家,这批初创时期几乎长得一模一样的公司今天已经分化成完全不同的模样,其发展路径、落地场景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与多数同一时期诞生的AI公司不同,云从并没有在C端进行过尝试,而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To B和To G的业务模式,为银行、政府等机构提供基于AI技术的软件、硬件定制化服务。
基于为B端、G端大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模式,云从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弯道超车。
由此,云从确立了“全内资”的风格,自成立以来,公司从未拿过一笔美元基金和战略投资方的投资,参与此次融资的多家基金亦多为国家和政府基金。
“全内资”的逻辑在于,云从科技的客户多为政府和国企,相比创造力和新奇感,这类客户更在乎你提供的服务是否安全可靠。
这和云从的发家业务给银行客户做AI反欺诈系统不无关系。2019年,公司有大约40%收入来自银行客户,因为扎根银行金融业务的先发优势,目前将近50% 的市场份额被云从占领,从市场份额和收入比重来看,银行都是云从的重要客户群体。
银行又是最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一类客户,这种安全性既包括技术上的准确性、对错误的零容忍,还与客户关系、企业形象这些软实力有关,如果一般客户对算法的准确率要求是97%,那么银行对算法准确性的要求可能达到99%甚至更高,这是硬实力;与国家资本、政府机构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生态中的一环,则是软实力。
不过“全内资”也有其局限性,除了极少数特殊项目,“内资”形象并不能让云从在更广泛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一位AI独角兽公司销售人员告诉《晚点LatePost》,除了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特殊项目,绝大多数客户都不关心你背后的资本构成是怎样的。
“全内资”还限制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的想象力,一位接近云从高层的人士告诉《晚点LatePost》,目前形势下AI公司能做的国际业务盘子不大,如果将来有必要拓展国际市场会考虑独立成立其它公司。
从融资争夺战到市场争夺战
AI公司发展早期,业务多集中在人脸识别场景,和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合作做刷脸支付、刷脸解锁、智慧拍照等等,这类业务的特点是市场体量孝收入少,且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手机厂商选择开发并搭载自己的技术,AI公司在这块市场里已近乎无肉可吃。
“我心想你们都疯了吗?”一位硬科技领域资深投资人曾向《晚点LatePost》记者表达他的惊讶,人工智能最火热的2015、2016年,许多从消费互联网转投AI的机构在投资之前都会来找他做尽调,他当时一律回答不要投,这些公司最多值1亿美元。
AI公司一度因为价值有限、商业模式有待考证、烧钱不断等原因备受外界质疑。
最近两年,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景从C端全面转向B端,AI公司的客户则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转为国企、地产商等传统行业巨头甚至银行、政府、高校等机构,通过向B端大客户提供软硬件结合的定制化服务,AI公司的营收能力在最近两年快速增强。
“初创时我们都以为它们是硅谷范儿的公司,没想到现在长成了A股范儿的公司。” 上述硬科技领域投资人告诉《晚点LatePost》,AI公司的发展轨迹超乎他的意料,在那个时间点,的确很难想象AI公司会找到现在这些应用场景,会有这样一批客户买它们的单。
走过5年拼融资、拼速度的野蛮生长阶段,AI独角兽们已初步完成商业模式的自证,自我造血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各家都在摩拳擦掌,迎接新的战斗。
今年公司的主要精力将放在泛商业业务的扩张上,云从去年来自安防和银行业务的收入各占40%,随着基本盘银行业务的增长空间开始见顶,泛商业业务将扛起今年公司收入和增长的大旗。
泛商业指的是对城市的整体智能化改造,大到运营商、地产商、学校,小到一个小区、一家门店都有可能成为改造对象。
因为市场足够大,泛商业也是其他几家AI独角兽公司今年争相发力的目标。《晚点LatePost》了解到,旷视在今年将原本分散在安防、物联网和个人设备三个事业群里的泛商业业务分离出来,整合成新的事业群并重点发展;商汤则在2018年就将泛商业作为重点业务发展,2019年泛安防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公司总收入的50%。
2020年,AI独角兽们不再像前几年一样大肆宣传耀眼的融资成绩,而是埋头专注于公司发展与管理。这意味着过去5年拼融资、拼速度的粗放式发展已经走到尽头,接下来考验的是各家公司业务拓展、收入增长、管理调整的方方面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