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代财经 冯珊珊
近日多家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不少银行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多家银行披露的“链”上交易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其中,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交易额超4000亿元。
银行等玩家扎堆成立区块链实验室,是赶时髦还是另有所图?
“区块链实验室的玩家分为区块链经营主体、高校和各级政府,商业模式上有做媒体或者说智库的,有做产城的,有做资金盘的。”《一本书读懂区块链》、《我不是币神》作者、微博@区块链逍遥子王腾鹤向时代财经表示。
不同玩家设立实验室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区块链经营主体期望借助实验室进行合规化运作,高校期望参与市场经营并从中牟利,各级政府期望了解市场情况更好地进行监管。”
实验室背书割韭菜
据王腾鹤观察,很多上市公司背景设立的区块链实验室,“主要是为了炒股价,或者说不仅是股价,还有币价。”
区块链作为一项公认的代表未来的技术,上市公司借助区块链博眼球、为股价抬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其中,有一个纯熟玩家就是迅雷。
近日,迅雷高管大换血,李金波将接替陈磊作为新任董事长。吃瓜群众好奇的是,陈磊卸任后,其一手打造的迅雷链将何去何从?
自上市以来,迅雷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迅雷也一直在谋求转型却屡遭失败,“区块链”成了迅雷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2017年7月6日,陈磊成为迅雷新一任CEO,宣布All in区块链。
2017年8月,迅雷正式发布了一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共享经济职能硬件玩客云,同时发布“玩客币”计划。
游戏是这么玩的:用户购买玩客云后,贡献闲余上网带宽,便可赚取玩客币(后更名为“链克”),玩客币可以用来换取迅雷的服务。在众多玩家的追捧下,“玩客币”的价格也从0.1元/枚飞涨至10元/枚。迅雷股价也一度疯狂暴涨,成为中概股里的区块链网红。
2018年第三季度是迅雷持续发展和转型的一个季度。当年10月,迅雷与人民网宣布,达成全球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人民创投联合设立区块链基础技术创新实验室。双方将重点就区块链底层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展联合实验,并定期发布研究成果。
“实际上,这种玩法比较像是盘圈惯用的技巧,就是找一个足够知名的主体去承担风险和作为背书,利用cx(传销)的手段获取用户和圈钱。”
区块链项目鱼龙混杂,最容易让大众混淆的,就是哪些是真正的区块链生态激励机制,哪些又是以圈钱为目的的传销盘?诈骗者通常会用传销体系和概念,达到大规模圈钱的真正目的。
“最大的受益人也许不是迅雷。”王腾鹤认为,“后面的操盘手应该不是迅雷的风格。早期ICO阶段应该是迅雷自己人在弄,中后期上了模式之后,实际控制的团队应该换了。”
然而,神话只是神话,没有技术支撑的概念炒作终究会被市场抛弃。截至4月13日,迅雷的股价仅为3.16美元,总市值2.14亿美元。
“靠实验室背书割韭菜圈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是需要有踏踏实实的业务。”王腾鹤表示。
大公司的奢侈品而非必需品
“实验室的本质就是通过在新兴领域的研究获得其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对于企业类实验室来说,就是企业创新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是依赖推动业务中短期的战略和战术来获得商业价值。”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向时代财经表示。
刘志毅认为,“区块链实验室”对企业来说更像一个“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总体来说,大多数实验室都无法直接创造商业价值,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考虑到区块链大规模的产业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公司,作为未来的投资,专注与技术研究,技术与公司主航道业务的结合和落地,以及探索区块链作为未来新蛋糕的可能,如果是,则抢占先机。”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区块链负责人李丰表示。
李丰认为,区块链实验室通常有以下几个职责:验证技术可行;创新产品、业务的打造和孵化;基础技术研究与储备;布局与占坑;品牌宣传窗口。
“不同公司实施侧重点可能不同,但基本在此范围。以BAT为例,由于资源比较齐备,这5项职能他们的实验室基本都具备,都能搞。只是各家的侧重点,以及重视程度不一。”
“一些小公司设立的实验室,或者民间的,他们难以持久和稳定的产出。”李丰认为,区块链行业整体还比较初期,需要持续3-5年的投资甚至更长时间,这是小公司以及一些创业公司不能负担的成本,“因此我不是很看好他们的区块链实验室。它们中的大部分公司需要为眼下负责,这导致难以产出沉淀有长远价值的工作。”
相比之下,大公司的实验室可以看做是公司的长远价值投资或战略投资,一般不太考虑短期回报,“做的一些工作还是有长远价值的,因此泡沫不大。”李丰认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不像主航道业务一样受重视,为了活下去,他们也会做一些短期很快生效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存在水分,需要甄别和自己判断。”
在国内的区块链技术领域,万向区块链实验室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标志性研究机构,由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出资成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行业研究、举办区块链全球峰会和区块链知识讲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做区块链领域的投资孵化。
据悉,早在2015年,万向控股就设立了专注投资区块链公司的基金,2017年起,开始扩大团队,并正式成立了上海万向区块链股份公司。
“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算是不错的,早期主要做了一些勾地业务变现,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不过之后,核心团队出走自己发币了,影响力越来越弱,但是交情和江湖地位还在。”据王腾鹤观察,万向在2016-2017年孵化了很多公链项目,包括Qtum、唯链、布比等,回报颇丰,“后来市场不好,基金的回报估计很难看。”
银行、政府能否成主力军?
刘志毅认为,技术创新不能只看政策和舆论,而是真正要深入产业实践过程中,需要在创新机制上有一些突破,形成“学术+企业”联动的机制(类似美国“拜杜法案”),才会改变只看概念而无法落地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非官方的区块链实验室显然并不具备真正的“实验”的能力,既不能解决区块链技术存在的底层问题(尤其是解决在密码学/数学等基础理论层面的挑战),也并不能提供区块链技术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指导。”
刘志毅比较看好的是两个方向的区块链实验室:一个是国家级别的重点实验室投入,也就是做底层的数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技术研发型实验室(学术类);一个是由大型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建立的区块链实验室(企业类)。
“在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的阶段,只有大规模的投入科研的资金和要素才有可能为底层创新,而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领域就是金融,在这个特定领域才能发挥区块链的真实潜力。”
日前有报道显示,多家银行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多家银行披露的“链”上交易规模已突破千亿元。而建行区块链贸易金融平台交易额超4000亿元。
“目前,银行更多的是关注区块链技术在清结算这块的价值。流程上链的话,可能是出于资金监管的考虑,希望能够对于贷款终身负责。技术端关注清结算,业务端关注信息的不可篡改,其实也是清结算的一部分。”王腾鹤认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很难成为未来区块链的主力军,“银行可能会投资一些支付领域的公司,但是没有全行业研究和布局的兴趣。保险同样如此。”
王腾鹤坦言,很多银行的区块链项目,“确实作用范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优化比较有限,但是长期来看,对于银行降低数据库运维压力很有帮助。”
“很多政府背景的实验室,更多的相当于一个有公信力的媒体,作用是给别人站台,虽然有财政补贴,但是没有具体业务,很难持续发展壮大。”王腾鹤认为,“优胜劣汰,商业模式不可持续的研究院很难长久,一味薅政府补贴的研究机构没有生命力。”
王腾鹤非常看好币圈交易所设立的区块链实验室的发展前景,“它们主要在做的是两件事情:勾地,还有给项目方做包装,有利润来源。”
在区块链行业,交易所可以看作是连接项目方、投资者的关键平台。对于区块链项目来说,交易所的两大核心功能在于:价格发现和流动供给。任何一种代币和项目,到底价值几何,都需要通过交易所的价格进行提现,想要实现流通更是需要靠交易所提供的流动供给。
“行业在高速发展时期会出现泡沫,不断地从中筛选,才能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王腾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