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财经
| 用心发现价值 |
比特币诞生至今已经迈入了第 11 个年头,区块链技术上发展、比特币侧链的成熟以及普遍认知的提升,都令长期支持比特币的人越发期待比特币受到主流应用,甚至成为新一代的全球性货币。
但是,经济学模型却发现,比特币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不如大家预期的那样对其价值成长有太大的影响。
比特币的大规模应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比特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根据经济学理论,比特币相对较高的手续费及更周期性的使用率,实际上可能才是真正能将比特币价格推高的关键因素。
2020年,比特币迎来了近年来最好的开局,截至目前,比特币的价格位在 10230 美元左右波动,从年初至今已经上涨约 40%。这轮小牛市尽管不被分析师所看好,但是仍然让不少投资人为之雀跃。
比特币的价格起伏被归因于许多因素。比如比特币近期的上涨,有些人认为这是比特币即将迎来第三次减半的预期效应;也有些人认为是机构投资者越发增长的强劲需求;还有些人认为,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是造成市场泡沫化的主因之一。
但是,比特币的主流应用率却并不是比特币价格波动的因素,以近期的交易数据来看,比特币近期的日均交易量事实上并未出现太大的变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以此来衡量比特币的应用率可以发现,今年并未出现太过显著的成长。
所以,比特币价格的变化,真的与应用率有关吗?
1911 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一个假设: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的高低与货币数量的多少成反比。
费雪也因此提出了费雪方程式(MV=PT)。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这个方程式是一个恒等式,其中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认为,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是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所以,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
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MV=PT,则M=PT/V。
这说明,仅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1/V,即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
如果把费雪方程式应用到代币经济学中,则形成了一个比特币的估值模型,
考虑到比特币的特性,方程式被改为 MV=PQ;Q 代表的是通过比特币网路转移的价值指数,P 则是考量到以法币计价,因此恒定为 1,而 M 则是流通中的比特币数量乘以价格,也就是比特币的市场价格。
就如费雪的理论中所描述的那样,越高的货币流通率会导致较低的货币价值,也就是说代币的易手频率越高,他的法定货币价格就越低。
而从在这个理论模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比特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有者是否有储存它的意愿,而并非比特币在交易上的使用。因此,以这个模型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比特币的应用率提升并不会导致其价格的上涨,但比特币的市场价格,几乎完全取决于持有者是否愿意将比特币退出交易流通管道。”
瑞波的首席执行官Brad Garlinghouse 在去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表示:“任何数字资产的长期价值都将取决于其提供的实际效用。”
这番言论被认为是他对于比特币和瑞波币的推广,瑞波公司一直希望通过瑞波币提供规模更大、速度更快、交易成本更低的货币流通;与之相比,比特币支持者可能也会认为,随着闪电网路等侧链的成熟,比特币的实际效用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提升。
然而,货币流通速度真的会对加密货币的价值有所影响吗?
货币流通速度理论在加密货币界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区块链数据分析网 Coin Metrics 在本月 11 日发表的一篇网络状况报告中也指出,这个理论模型错误地将 V 视为外生变数;另外,也有些人质疑以法定货币价值应用于 P 和 Q 的有效性。
他们认为,就算单一货币理论适用于一种加密货币身上,但倘若将这个模型扭曲地对其他货币进行估值,就不是一件那么明智的事情了。
在经济学家费雪的理论中,V 被视为一个恒定的数值。就法定货币历史,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往往是相当稳定的,就算美国近期的货币周转率急剧上升,但综观数十年来的使用率来看,其状况一直十分稳定。
因此,若要尝试以加密货币的流通速度来预测价值的变化必须相当谨慎,毕竟加密货币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可能无法完全与估值法则相符;估值法则必须在假定某些变量适度的情况下,才能依据公式推导出来,然而加密货币诞生至今也刚刚10年,因此对比特币使用货币理论是有风险的。
不过,货币流通速度理论在加密货币领域已经被广泛地用做估值模型,因此如果流通速度提高确实对比特币价格构成威胁,那么那些期待加密货币被大规模应用的支持者,可能必须要小心地看待自己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