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人在家中坐,“货”从天上来!酝酿多年的无人配送服务迎来大机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0-02-04 20:31:09   浏览:8394次  

导读: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还在继续。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各城市的餐饮休闲、商超便利、文化娱乐、旅游出行等行业带来了巨大严峻挑战。而在全民“居家隔离”的背景下,外卖、电商、在线学习娱乐等需求被……...

全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还在继续。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国各城市的餐饮休闲、商超便利、文化娱乐、旅游出行等行业带来了巨大严峻挑战。而在全民“居家隔离”的背景下,外卖、电商、在线学习娱乐等需求被进一步刺激。

同时,疫情也对快递、外卖配送等触达服务方式提出了要求,作为生活服务场景的最后一环,此类服务方式增加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增加了病毒传染的可能性。据媒体报道,截至2月1日24时,深圳出现了3例社区传播病例,其中一名是外卖员。

这时候,不少网友开始畅想:这要是有无人配送服务就好了,人在家中坐,“货”从天上来。那么,肺炎疫情下,各大公司酝酿多年的无人配送服务,会迎来大显身手的机会吗?

人在家中坐,“货”从天上来!酝酿多年的无人配送服务迎来大机会?

穿梭在电梯间的配送机器人 受访者供图

我国送货机器人布局初现

无人配送并不是新词。早在2013年,亚马逊就提出了无人机送货计划,三年后其开发出的Prime Air送货无人机即送出了第一单。在中国,阿里、京东、苏宁、美团等平台也很早就提出了无人配送,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据了解,亚马逊2019年早些时候开始在西雅图测试自己的侦查送货机器人Scout,这些四四方方的机器人长得像六个轮子的冰柜,它们把食物、杂货和包裹运送个区域内的家庭和办公室中。

国内送货机器人“三巨头”分别为京东、菜鸟、苏宁;早在2018年4月份,苏宁物流送货机器人就在南京的一个小区里执行过包裹配送任务,该送货机器人名为“卧龙一号”,取意于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国内首辆可实现电梯交互的无人配送车。

人在家中坐,“货”从天上来!酝酿多年的无人配送服务迎来大机会?

更早一步的是京东在2017年6月就推出了送货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分别出现在北京、西安、杭州等6所高校内,测试给学生们送快递和外卖业务。京东送货机器人一次性能送6件快递,一次充电续航80公里。该机器人还能够自动识别并且在客户端显示出包裹状态,给消费者手机发送短信提示取件。

同年年底的双11期间,菜鸟也相继推出多款末端配送机器人,在浙大开放校区内进行了试运行。此后,菜鸟的机器人小G plus也正式开始路测,不仅要看懂红绿灯,还要会避让车辆行人,以及学会应付意外突发情况。

除此之外,2017年底深兰、云迹科技、Segway Robotics等初创公司相继展示了无人配送机器人Demo,从传统互联网巨头到创业新秀,从电商巨头到较早进入到酒店等相关细分领域的机器人公司再到一些非常“小众”的入局者,都开始进入物流配送机器人领域,物流配送领域近两年仿佛成为了机器人行业兵家必争之地。

疫情中机器人已经在发挥作用

那么,面对此次肺炎疫情,无人配送能否迎来大显身手的时机?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无人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发挥作用。

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引进了两台集成无人驾驶技术的机器人,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开障碍物、自主充电等功能,在医院中承担送药、送餐、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等工作,降低了临床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类似的尝试,机器人从病毒洁净区承载餐食或物资出发,自动前往各个隔离区房间进行配送,试图通过机器人自动化免接触配送的方式,阻断“人传人”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链条,减少隔离区内部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京东方面2月2日也回应中新经纬记者称,面对此次突发肺炎疫情,京东物流已经开始部署无人配送。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则从无人运输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肺炎疫情下的地面交通管制和配送到门受限,尤其是一些应急物资配送,确实给推进无人机配送带来机会。

送货机器人面临哪些“路障”?

虽然目前看来,送货机器人或许可以解决交叉传染的问题,但依然还有更多问题待解决,无论是它自身软硬件技术水平是否足够,还是公众对其的信任都有待考验。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新经纬记者表示,“不少平台做无人配送完全是造出一些产品当噱头,但没法解决成本问题,包括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而且配送时效性不一定比人工强。”

1、安全性保证

送货机器人在避开静止和移动物体方面,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保证这些机器人在街道上行走不撞到人,才能获得公众充分的信任;其次是不“引人注目”地共享行人空间,在空旷的城市和街道上实现这自然不难,然而,当人行道变得拥挤的时候,即使是以步行速度前进的机器人也将面临挑战;很明显,在人行道狭窄的中国城市,情况只会变得更糟,因此城市的基础建设的调整也至关重要。

2、高成本

目前市面上的可移动机器人,多是采用了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IMU、超声波等多传感器融合进行定位、导航、避障。该方案稳定性高,但可用的激光雷达成本多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使得机器人整机的成本很难低于2万元。

机器人本身造价就不菲,难以用压低成本获得营利、节省成本,况且,很多机器人还需要一名人员随行或着远程控制,以防机器人出现众多意外状况。其次,智能化机器人的维护成本并不低,最关键的是还有报废的风险。

“当前疫情带来交通管制的特殊时期,在湖北等疫情重灾区,可以探索一些试点,针对站到站的配送探索采用无人机配送,及无人机配送应急救援物资。”杨达卿说。

上游新闻综合自中新纠结、金融界网站、机器人网等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