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南宁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无数新建筑新设施拔地而起。面对众多的建设工地,如何能把安全监管落实到位呢?
1月12日,南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举办了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专题讲座,就科学技术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好处,专家周锦霆进行了分析。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线普通工人安全意识较为欠缺,跟管理人员经常玩“猫捉老鼠”游戏;大多数工地作业面比较大,仅靠人去监管和通过监控画面进行事后追溯,力度不大。
人工智能能在这方面发挥什么作用呢?周锦霆举了两个例子说明。
第一个案例,某工地安装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后,一名工人趁四周无人巡查,便偷偷脱掉安全帽,结果工地上的大喇叭突然响起:“××通道×班×组徐××,你未戴安全帽进行作业,请及时整改,否则将由管理人员进行处罚。”从监管画面中看到,被点名的工人面露惊讶,赶紧戴上了安全帽。
周锦霆称,他们对1000多个工地进行了统计,在安装人工智能系统前,一个工地每天要播放数百次广播,提醒工人注意安全隐患。安装人工智能设备后,广播的次数越来越少。“这说明,事中介入提高了管理水平,也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第二个例子是区外某工地的高支模未安装扣件固定,工人觉得是临时使用,不用太认真,结果高支模被钩机碰到后垮塌,造成十多名工人死亡。“如果有人工智能,这种人为疏忽造成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人工智能会扫描设计图,施工中哪怕有一丁点儿不符合设计要求,系统都会报警。”
周锦霆向参会人员展示了一张图,图上是一个不规则的基坑,这个坑靠肉眼观察很难发现危险。安装人工智能设备后,系统会对基坑进行全方位扫描,随时进行数据比对,一旦基坑发生变化,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而且这种报警提示会不断上报,如果项目经理没有处理,系统消息就会传到上一级管理人员的端口。”
编辑丨唐爱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