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似乎已经达成一个共识:目前,医学人工智能产品距离临床应用仅剩最后一公里。从一开始的怀疑、拥抱直至现在的客观看待;从默默探索的产品研发阶段,到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阶段,医学人工智能产品距离临床规模化应用真的只差一张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实际上,进入临床规模化应用只是医学人工智能产品漫长商业化历程中的关键第一步,之后还要经历定价、进入医保目录等阶段,才能在实际市场应用中验证其商业模式,验证其对医生、患者、社会带来的真实价值。同时,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化基储数据安全等问题仍有待在实践中解决;人工智能应用与现有医疗流程融合的方式、使用医学人工智能时所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等问题仍有待在实践中探索。
近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大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评估和保障分论坛上,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南省卫健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的领导,以及来自多所高校的学者,就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评估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医学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规模化应用后的持续评估建言献策。本次分论坛也是国内第一次围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评估这一话题举办的大会。
会议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杨洪伟和秘书长游茂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李学恩具体介绍了辅助诊疗类人工智能应用的十大评估指标,即:可靠性、可靠性评估、算法失效、危险、危险严重性、查准率、查全率、响应时间、对抗性样本、置信度。
副秘书长程龙介绍了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评估研究,从设施、过程、结果3个层级;技术有效性、技术可及性、技术可负担性、操作有效性、用户满意度、个体效果、群体效果6个维度;患者安全、产品质量、操作管理、医患体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22个范畴进一步设置具体指标。
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评估体系离不开平台的支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金博在论坛上介绍了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评估平台建设的方案,即在建立标准数据中心的基础之上,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追踪产品的诊断准确性、导诊准确性、用药合理性、影像识别准确性、问诊合理准确性等,并形成对医学人工智能产品的系统说明书、数据结构说明书等文档,提交专家委员会评审。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在大会致辞中表示,中心作为专委会的一员非常重视,并积极开展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评估体系和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也勇于承担这一领域攻克研究的重任。从2018年开始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及临床应用评估体系研究,经过一年的辛勤研究,初步提出了《智能化大众健康管理和诊疗系统应用评估指导原则框架(初稿)》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评估平台建设方案》。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卫致辞
据了解,《智能化大众健康管理和诊疗系统应用评估指导原则》和《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评估平台建设方案》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在本次论坛结束后,还要继续完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社会公开征集评估案例等环节,经过实际案例试评和预评后,同时启动相关细分领域的评估指南,做出更加细化的指标和可操作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