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亿美元,家用市场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展区现常视觉中国供图
未来的我们,能否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机器人“大白”?如果在5年前,这还是一个略显科幻式的发问,那么今天的人们更愿意相信,机器人必将走入寻常百姓家,问题在于机器人的数量,是1台,还是10台。
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色列机器人协会主席兹维席勒接受记者采访时就给出一个让人憧憬的蓝图:“未来家用机器人的数量,将会远远超过引导机器人,虽然这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可以期待,机器人将穿过森林和田野,到达城镇和家庭,让家庭生活更加便利!”
大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佐证了这一观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医疗、教育需求持续旺盛,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2019年,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亿美元,家用市场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国际机器人联盟也给出预测:未来,机器人将会像手机、电脑一样,成为人类离不开的帮手。更有甚者称,未来每个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或许超过10台。
“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非常重要,但相对而言,它们与普通民众的关系还是较远一些,而服务机器人恰恰是人类的一个伙伴,这也更能集中表现当年发明机器人的初衷。”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的判断同样是:服务机器人未来的市场,可能比现在大家熟知的手机、黑白家电的市场还要大。
世界机器人大会已连续举办5年,而每一年最受瞩目的角色,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服务机器人,包括智能导购机器人、扫地机器人、可进行人车变形的编程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在这里,普通民众试着“遇见”未来。
兹维席勒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市场的现状是,诸如在银行、在博物馆的引导机器人多,而可以在家里使用的机器人少。但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情况会有所改变,“虽然不好说每个家庭究竟有多少个家用机器人,但一定不止一个。”
“毕竟,家用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潜力是最大的!”兹维席勒举例说,每个家庭都有扫地的需求,有从桌上收走餐盘并进行清洗的需求,有移动座位和桌子的需求,甚至还有帮助孩子拿玩具、带到餐桌、喂饭等的需求。假设每个家庭需要5台机器人,乘以家庭数量,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
当然,眼下机器人进入家庭还面临不小的挑战。
曲道奎表示,受制于机器人技术本身的发展,人类的许多需求还远不能被满足,反应在市场上就是,服务机器人一直没能得到足够好的销量数据。无论是国际上互联机器人巨头去年的突然“关门”,还是中国上海一家机器人企业的遗憾“倒闭”,都说明服务机器人领域正经历着巨大动荡。
兹维席勒也认为,服务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仍是一大难题。比如在理想的情景下,借助于机器人的帮助,家里的桌子、椅子、手机都可以主动朝人们“走来”,而不需要人们亲自动手。但仅就这一点来看,技术实现上仍有难度,“我们的家具几乎都是不规则的形状,我们人本身的行动通常也是不可预测的,家用机器人需要适应、学习的东西太多……”
在这次大会上,日本千叶工业大学教授王志东就提到一个关键词:“深度交互”。他说,下一代机器人将是真正能够进入千家万户的社会服务机器人,这要依赖于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深度交互”。不过眼下,两者之间只有“基本交互”。
在王志东看来,过去30年,工业机器人取得了飞速发展,手术机器人也已能够帮助外科大夫操作精细的微创手术,但这还只能说明,机器人是一种高级工具。要让未来的机器人超越工具属性,就需要它们能与人类更好地互动交流。
在这次大会期间,一项属于中国的脑机接口技术打字纪录诞生了每分钟输出691.55比特,相当于每分钟60多个汉字。这个看似和服务机器人无关的事件,却让人看到了更多属于人机协作、人机融合的可能。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高小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当人和机器之间有一个高速的连接“通道”后,便会产生“人机共生”的现象,从而进入“人机共融”的时代。
这次比赛所用的脑机接口,就是这样的一个“通道”。高小榕说,脑机接口技术是人机接口新的发展方向,它不需要肌肉组织参与,可以直接从大脑提取特定的脑神经信号,并翻译成控制命令来控制计算机或者机器人等外部设备。
其应用前景十分可期。按照科学家的设想,宇航员在太空中可通过脑电波下指令,从而腾出双手执行其他操作,而在电子游戏场景下,参与者只需用目光“盯住”彼此,即可展开“攻防”“厮杀”,而不必需要传统意义上的键盘和鼠标。
据高小榕介绍,脑机接口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接口,第二个是交互,第三个就是脑机智能。目前这一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第二、第三阶段的发展,还有赖于在人机交互的环境下进行研究。
此前,这一技术可以帮助像霍金那样的渐冻症患者,实现包括“聊天”在内的意念输出,而未来,它将从代替现有的部分功能,转变为增强人类的各种感知能力,达到“人机共融”的效果机器人的服务功能,有望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那时,人们不愿意干的家务,会有一个机器人帮着收拾打理;人们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会由无人机负责配送;人们购买的汽车,自然也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开到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