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中国政府批准私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以来,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大约有100家,而2018年只有30家。
科技新闻讯 马斯克创办的美国SpaceX公司,成为全球民营太空领域的标杆企业,SpaceX首次实行了运载火箭的重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甚至正准备把人类运送到火星上定居。据外媒最新消息,SpaceX的巨大成功在中国引发了民营太空创业热潮,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百多家民营太空公司,他们推出了和国有航天公司有差异化的火箭和服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8月初,一枚民营火箭在中国进行了它的第三次测试,飞行到了大约300米的高度,并在那里停留了一分钟,然后完好无损地返回地面。这枚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并非SpaceX或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所有。它是由一家名为“翎客航天”的中国初创公司开发的。
自2014年中国政府批准私营企业进入航天领域以来,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大约有100家,而2018年只有30家。
翎客航天是这一潮流的先驱。翎客航天首席执行官胡振宇在20岁时就开始测试火箭,2014年他创办该公司时只有21岁,这是第一家此类民营太空公司。
他认为这个行业发展如此之快的部分原因是年轻人的参与。“不仅如此,中国的投资机构也对民营太空公司的发展感到乐观,”他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同行的成功,比如SpaceX,他们已经证明民营太空项目是可行的。
与埃隆马斯克目前的成就相比,翎客航天成功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的试验听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但中国正在迅速迎头赶上。
这些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新产业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没有美国政府的参与,几乎没有俄罗斯政府的参与。
今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指导方针,让这些企业有了方向感。监管部门制定了从制造小型火箭(或可重复使用火箭)到高度限制在200公里以内、用于研究、制造、测试、安全和技术的公司所需要的标准。这些限制和指导方针概述了它们管辖的公司类型,并且提到了那些制造小型或中型火箭的公司。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规定是否直接试图禁止任何人开发规模更大的火箭。至少目前,所有的中国航天初创企业都在开发与国有机构正在做的事情相辅相成的创意,而不是与之竞争。
中国航天初创企业的关键参与者之一是总部位于北京、脱胎于清华大学的蓝箭航天公司。
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公司首次发射固体燃料轨道火箭“朱雀一号”,但其有效载荷未能进入轨道。
另一个民营太空公司是星际荣耀公司,它也在开发中型火箭。珠海轨道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银河空间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研发轻型火箭,他们将小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有时只有1.5公斤重,用来拍摄地球的照片和收集数据。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中国太空能力及其外交政策的林肯韩思(Lincoln Hines)表示:“中国民营太空公司正进入更有成本效益的项目,比如微型和纳米卫星。国有航天往往更关注这些更大、更贵、或许效率更低的型号。”
据悉,许多初创企业雇佣的都是曾经为国有太空公司工作的人。
韩思表示,就像在美国一样,一些初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愿意参与或依赖政府。有些人还和省级政府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
韩思说:“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省级政府很乐意为他们的地区带来投资,而且他们几乎给他们放手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但海因斯表示,中国民营太空行业是不透明的,但他说,其中一个比较独立的初创公司是天仪研究院公司,该公司致力于开发专为近地轨道设计的微型卫星。它从私人投资者那里获得了大量投资。
天仪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杨峰于2016年创建了这家公司,当时他34岁。从那时起,该公司已经完成了四次发射任务,最新的一次是将四颗卫星送入轨道。
杨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微型卫星网络,提供大型卫星无法提供的服务,同时以比国有太空机构更有效的方式提供服务。他的目标是在国有太空机构制造的大型火箭并未覆盖的低空轨道上运行。
韩思说,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联系总是模糊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其中一些公司可能与政府签订合同,或者将其零部件的制造外包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CASC),该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有航天机构。
CASC制造了星际荣耀公司的大部分火箭组件,但星际荣耀仍然是一家私营公司。
有一件事是明确的,中国的航天初创企业短期内不会为国际空间站提供服务。另外,中国对出口火箭技术存在限制。
至少就目前而言,翎客航天仍将目标锁定在本土市常“翎客航天的第一步是使用可回收火箭为亚轨道发射服务,”胡振宇说。“这项服务大部分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卫星发射,因此市场需求将主要来自中国。”
韩思说,很难预测中国航天领域未来将继续开放多少。他表示:“他们似乎确实在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希望提高国际竞争力。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预计这种趋势将继续下去。”(科技新闻审校/承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