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的临港特别热闹。2307名上海电机学院2019级本科生成为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的新生。面对迎新季带来的大人流量,临港却显得从容不迫。“这都有赖于人工智能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在8月24日举行的2019第二届上海人工智能大会暨第二届图像、视频处理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上,上海浦东临港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主任陆肖元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通过对重点区域云上数字建模,打造了一套和现实城市对应的数字孪生城市,通过数字模型来进行新生报到的交通引导、车道设置、停车场规划等。”
临港承载了上海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还有海昌海洋公园、中国航海博物馆和未来上海天文馆等旅游热门景点;临港大学城有着“两海两电一桥”五所高校的十万余师生,城市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面对区域面积大,管理人员少的现实,临港的选择是:用AI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三指标判断是否智慧
“原先的城市管理,人是关键。”陆肖元说,“临港构建了城市感知体系,将方方面面的数据打通后,依托机器视觉、语义分析等AI技术,城市运行中心拥有了智能派单的能力。”
对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否足够“聪明”,临港已经摸索出三个指标:主动发现率、智能派单率、闭环率。“通过人工智能的视能和感能,诸如工程车乱倒乱弃渣土垃圾、行人翻越护栏等情况可以被无人机、摄像头等智能硬件主动发现。”陆肖元表示,“依托主动发现,我们基于云计算建立了一个智能派单引擎,把相关事务准确派到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及时处理。”
据介绍,实现智能派单后,不仅派单时间大大缩短,新员工的上岗培训也变得容易了。目前临港智能派单的准确率已超过九成,而所有城市运行事件的闭环率达到100%。“临港某小区有摄像头捕捉到老人独自徘徊,立即主动上报城市运行中心,智能派单系统准确将人脸识别信息给到派出所,很快帮老人找到了家人。”陆肖元举例说。
AI还能做得更多
5分钟出勤、日飞行里程达100公里以上,临港主城区从去年10月起就完成了云调度无人机自动巡查管理城市。一般无人机需要飞手控制,但整个临港核心城区70平方公里分布了7个无人机机库。通过云调度,无需人到现场,就能让无人机前往任意的事发地点做相应的执行任务。
东海大桥边的南汇新城海滩已成为众多市民打卡的“网红”地。一些游客会发现,有时头顶会出现无人机,播放劝说游客远离海滩的提醒。“无人机会根据每天的潮汐时刻表,沿着海岸线在30米高的半空中巡检飞行,提醒游客不要停留在即将涨潮的海滩上。”陆肖元介绍,“基于机器视觉,无人机还能识别滞留游客,在其头顶绕飞并实时喊话,直到消除安全隐患。”
再比如,开学季新生报到、节假日游客涌入,都会涉及交通问题。疏导交通可能需要开辟应急停车常开在哪里、诱导牌如何变更、可变车道怎么设置……一个个问题都会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虚拟的数字空间中提前演练。“有了数字模型,才能判断相关预案的可操作性;一旦真的出现大客流,才能从容应对。”
展望未来,陆肖元表示将增加临港新城区摄像头与传感器的密度,将城市感知体系做得更深、更细。“现阶段人工智能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还主要停留在城市管理上,之后我们想往政府运行上发展。”陆肖元表示,“包括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面向产业的服务,有了AI的帮助,政府服务水平一定能提升。”
陆肖元同时表示,临港在AI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上要感谢很多在临港人工智能企业的参与和帮助,搭建临港智慧城市的平台,同样为这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应用环境,造了块“试验田”。“最理想的状态是,当未来临港需要引入某大型企业、或是制定政策时,AI能预测效益、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