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态度,无疑是窥视一个行业的最佳视角。
据IT桔子的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融资有73起,融资规模为71.71亿元,不过有57起融资出现在B轮以前,早期融资的数量占到了总体的78.1%,而B轮阶段中后期的融资数量只有10轮。
这一独特的资本现象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两个信号:一是资本市场的热度不减,大多数资本流向初创平台就是例证;二是服务机器人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工业机器人动辄数亿元的投资相比,资本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仍处于“广撒网”的阶段。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市场的“过于理性”或许是直接诱因,比如服务机器人出现了频繁被“解雇”的事件:早在2017年12月份,旧金山SPCA 动物收容所辞退了安保机器人“K5”,理由是机器人与人类发生了“冲突”;到了2018年1月份,著名的Margiotta超市旗舰店解雇了导购机器人“Fabio”,原因在于机器人的服务差、效率低;直到今年1月份,日本Strange酒店也开除了自家的机器人员工,嫌弃机器人员工制造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
国内虽然没有太著名的服务机器人被辞退事件,起步晚却是不争的事实。全球48个在发展机器人的国家中,有一半涉足了服务机器人,但国内机器人的商用化到2005年才开始起步,而且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着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产业联动、市场培育、用户养成等方面的不成熟,2014年前后才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机器人创业公司。
市场需求的冷静也就不无道理,服务机器人的概念被捧了很久,可在商业化的过程中又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痛点,远远低于心理预期。同时市场需求的不确定直接影响着资本的态度,最终的路径被走通之前,任何机器人公司都有突然倒下的可能。
尽管机器人的风口已经出现,但资本在投入上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
问题在于,明明服务机器人的前路一片光明,在商业化上偏偏又遇到了五花八门的瓶颈,以至于资本都要未思进先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