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智能家居弊端全现,需求不明,即将走投无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8-09 09:12:59   浏览:8474次  

导读:自2014年谷歌收购Nest宣布进军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在大众中出现。时至今日谈及这个市场,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市场现状内热外冷,智能家居风口论吹了很久但仍未有大规模爆发。 专业人士了解到:以家庭场景为单位的成套解决方案还未形成规模,智能...

自2014年谷歌收购Nest宣布进军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家居”的概念逐渐在大众中出现。时至今日谈及这个市场,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市场现状“内热外冷”,“智能家居风口论”吹了很久但仍未有大规模爆发。

专业人士了解到:以家庭场景为单位的成套解决方案还未形成规模,智能家居仍以单品为主流。2018年智能家居单品出货量统计数据显示,智能锁产销量在1300万至1500万套之间,渗透率约为5%;智能音箱出货量为2190万台,渗透率仅为2.15%。而其它大部分智能家居单品市场渗透率甚至低于上述两个单品。

智能家居弊端全现,需求不明,即将走投无路

究竟是哪些原因阻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起量?经过观察调研后,有以下几个原因:

政府引导力度弱,行业标准缺乏

自2017年,智能家居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为止还未有对应的政府相关部门引导、监管智能家居市常提起智能家居,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高端消费和高端用户,很多消费者对此了解甚少,市场缺少协调性。

行业缺乏标准。一直到今天,政府相关部门都没有制订出我国的统一国家标准,大部分研产一体的企业只能参照国外标准。大、中、小厂家各自为政,虽然提供成套的解决方案,但企业与企业产品之间各种通信协议繁多,设置了严重的竞争壁垒,对消费者的使用与后期维护升级带来了更多麻烦。

以目前市场上蓝牙、WiFi和ZigBee三种主流无线通信协议为例,终端控制和家居设备之间大多采用单独一种协议,传输流畅且成本较低,而兼容多种传输协议的终端网关设备价格偏高,且传输性能并不比前者更好

资本关注有所回落

产业链不完善

目前国内智能家居产业链上游的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主要被外国品牌占据,主要掌握在英特尔、ARM、高通等美国大厂手中,对外依赖程度高。国内厂商的业务重点偏向于应用端,在元器件供应方面稍显薄弱。

国内智能家居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受企业自身实力限制,推出的产品比较单一。目前市场主要是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网关产品、智能灯光控制、自动窗帘等产品,还没有直接推出完整家庭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的企业。

相比传统产品,成本与价格不亲民

受产业链影响,智能家居价格层层推高。以全自动窗帘为例,市场上报价在2000至5000之间,是传统窗帘的十几倍之高。智能家居的高价格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研发成本,一是生产成本。

在技术研发方面,智能家居产品包含物联网、通讯协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新兴技术,因此高科技研发成本使得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传统家电产品多以大批量生产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盈利,但由于目前智能家居消费市场尚未完全打开,智能家居产品多是小规模生产,无法在生产数量上达到突破,因此生产成本相比传统智能家居的成本相对高很多。

安装与售后维护跟不上

智能家居对前期安装与后期服务要求相对较高。

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需要配合大量现场勘查设计与交流沟通的工作,存在一定的技术含量,而大部分用户了解的信息有限,因此前期安装的问题往往限制了用户的选择。

售后服务对专业性、反应速度的要求也极高,并且线下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市场调查数据显示,80%集成服务商团队规模在20人以下,大部分企业在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都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数据安全问题

智能家居产品是一种联网设备,在这种万物互联的时代,隐私信息安全是消费者重点担心的问题。以智能音箱为例,亚马逊和谷歌都曾爆出数据安全问题,这些设备在接受用户命令时也可以远程存储音频,可能收集到用户的敏感数据。对于用户而言,他们不会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其他人甚至黑客所利用。因此在权衡便利与隐私保护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获得用户更多的信任。

用户不买单

对于国内的工薪消费群体,购买能力限制了智能家居在这个受众群体中的普及速度。以年龄区间来划分的话,八零后、九零后对智能家居产品接受度较高,但经济实力较弱;而他们的父辈六零后、七零后经济实力较强但接受度较低。

另一方面,从用户接触渠道来说,数据显示71%消费者是通过电商渠道购买智能家居产品,仅12%的销售份额来自专卖体验店。这对消费者真正了解、体验产品功能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受我国地产背景影响,如果房地产商将智能家居加入到精装修配套设施,就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安装、调试,虽然成本有所下降,但用户就无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产品样式、功能种类等。

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消费者与市场的培养,都处在起步阶段,虽然产品功能、解决方案在一步步升级、完善,但距离真正的大规模普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