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日报客户端独家报道了从7月起市级公租房陆续启用人脸识别设备的消息。17日,管庄北二里、常营家园、阅园四区、延庆天成家园,亦庄新城、京铁和园六个公租房社区已经实现“刷脸”出入。记者从北京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获悉,本市59个已经投入运营的公租房小区已经完成了人脸识别系统的全覆盖,从本月起,将分三批陆续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预计到今年10月底前,本市59个公租房项目将全部“刷脸”入祝
没有登记的陌生人会被“拒之门外”
17日下午,记者在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的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阅园四区公租房小区门口,每个已经登记的租户对着系统刷下脸,一瞬间,社区大门就能自动打开。而像快递员、房地产经纪人这样没有登记的陌生人,则会被“拒之门外”。“自从有了人脸识别系统,此前频繁光顾的房地产经纪人已经不来这儿了。”阅园四区公租房小区,也是首个上线人脸识别系统的公租房社区。
按照此前本市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行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纳入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的公租房项目应全面采用“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等技术,实现非承租家庭成员不得随意进入楼栋单元门。公租房上线人脸识别系统,一方面防止陌生人尾随,确保公租房住户的安全;另一方面,可防止违规转租转借,在社会资源公平利用中竖起“防火墙”。
2018年起,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开始在其运营的公租房小区内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新上线的人脸识别系统,从被动记录和留痕变为主动识别和授权,必须通过人脸数据库的对比和验证,才能打开门禁系统。”市保障房中心信息中心主任单振宇介绍,通过与小区或者单元楼门禁的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每个出入人员都有迹可循,在拒绝陌生人私自访问的同时,也让访客信息变得可追溯。
服务人员可主动申请备案
据了解,按照是否为独立管理的公租房社区,人脸识别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在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身份证验和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防止尾随进入社区;非独立管理的公租房小区,在单元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原有对讲门禁系统集成,确保公租房住户可以便捷出入;此外,对于在同一单元内不能独立管理的房源,会采用指纹锁设备进行管理。
“在保障小区租户安全的同时,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转租转借事件的发生。”单振宇说,基于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人脸识别系统将对进入小区的人员与已采集的租户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和分析进出人员是否为正常住户以及同住人员。
“对于诸如快递员、外卖小哥、物业人员等经常出入公租房社区的服务人员,在其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明材料,主动申请备案。”单振宇介绍,截至目前,信息系统中已经有2000条这样的人员信息。
此外,人脸识别系统还会进行一些特别设置,包括特殊关注、欠租提醒、久未出现体现、重点租户提醒、陌生人提醒、外来车辆提醒。以特殊关注来说,比如,独居老年人一定时间内未在小区出入,信息中心就可以将该项数据反馈至公租房管理项目处,项目处随即开展有针对性的入户走访,以确保独居老年人的起居安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59个公租房社区已经实现了人脸识别系统全覆盖,并完成了主申请人和同住人共超过13万人的面部信息采集工作。按照计划,59个公租房社区将分三批启用人脸识别系统,首批13个项目将到7月19日启用;第二批23个项目将于8月底前启用;剩余的23个项目将于10月底前启用。
遇可疑人员将报警
阅园四区作为本市第一个安装人脸识别装备的小区,已经试用多时。在试用过程中,已经对违规转租转借的行为发挥一定作用,更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过去房产中介经纪人会进出公租房来搜集房源信息,但是安装了人脸识别后,已经看不到了。”北京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人脸识别的监控平台上看到,开启人脸识别的小区项目已经开始调试。工作人员会站在人脸识别设备旁对人流进行疏导。一旦发生问题,也会及时跟老百姓进行沟通、辅导、解释。而一些租户如果前期没有采集信息,工作人员也会及时在现场补录。
采集到的这些信息如何保密?是否安全防止泄漏?记者了解到,人脸识别系统采取多重技术防护措施,这些信息保存在中心机房,不挂外网、通过专线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也会加密,传输的也只是人脸特征代码,并不会传输姓名、电话、住址等关键信息。“即使前置设备被破坏了,也不会拿到有用的信息。”保障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系统也会对设置对陌生人、欠租、特殊关注人群、重点关注户、久未出入租户进出小区时进行报警,从而进一步防范公租房违规转租转借等行为。记者也了解到,4个市级公租房项目也正在试点入户门指纹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