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4-25 14:27:39   浏览:23670次  

导读:半岛记者 韩小伟 某个工作日的清晨,一曲你最喜欢的音乐把你从睡梦中叫醒。你厨房里的电饭煲开始加热,在你起床洗漱时,一个会卖萌的声音一直在跟你聊天,然后你知道了今天的温度和行程安排,也知道了出门要穿的衣服在次卧右手边的柜子里这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人工...

半岛记者韩小伟

某个工作日的清晨,一曲你最喜欢的音乐把你从睡梦中叫醒。你厨房里的电饭煲开始加热,在你起床洗漱时,一个会卖萌的声音一直在跟你聊天,然后你知道了今天的温度和行程安排,也知道了出门要穿的衣服在次卧右手边的柜子里……这不是想象中的场景,人工智能这一富有科幻色彩的词语正逐渐变为现实,加速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青岛一家医院引进了这样一款床:看上去很普通,但能通过简单操作,帮助躺在上面的人翻身。这一功能对久卧在床的病患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它还能实现自主控制、健康监测等功能,可以说,你的健康,它都知道。

这只是如今各种交互式人工智能产品相继上市的一个缩影,科技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与人工智能为伴的生活。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高速发展,青岛市双招双引的力度加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泛的智能化供应和服务公司扎根岛城,给普通市民的生活带来深刻变化。无论是否愿意,人工智能就在门的另一侧,而敲门声已经响起。

“不想”出院只因一张床

2017年秋天,当时78岁的市民王老先生因突发性脑溢血而偏瘫卧床,需要24小时有人陪护。老先生的子女非常孝顺,但自己的年龄也都不小了,没有足够体力照顾。于是,他们一家便请护工给老人翻身、清洁、按摩。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智能床的控制器操作起来很简单,按下几个按钮就能实现翻身等功能。

原本身体还算硬朗的王老先生对外人的接触不习惯,尽量不让护工给自己翻身、清洁。而面对自己的子女,老人又不忍心频繁让他们帮忙。时间一长,他身上开始长褥疮,同时两腿肌肉有了一定程度的萎缩。没办法,他的孩子们只能把他送到医院。

在新惠康老年病医院,刘医师见过了数不清的类似病人,他们在医院治疗、状况好转后出院回家,一段时间后状况变糟再次入院,如此反复。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智能床借助人工智能,能帮躺在上面的人实现翻身、透气等多项功能。

日前,医院里布置了一种看上去很普通的病床,它具有一个听上去很简单的功能,帮助躺在上面的人翻身。使用床边的控制器,就像操控电视机一样,简单按下几个按钮,在床垫中气囊的作用下,人的身体就能侧立起来。

刘医师说,选择这个护理床的初衷主要是为节省人力成本,减轻现有护士的工作强度,原来一个人需要2个护工的,现在只需要1个,原来1名护士只能看护2个病房的,现在可以看护3~4个病房。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患者的反馈特别好,“站在患者的角度,他们也很想自己能自主地去做一些事,不想事事都找护工、护士来帮忙。”刘医师给住院的王老先生安排了有智能护理功能的床位。

不久,王老先生病情好转,可以回家休养。没想到,老人死活不愿意回家。开始时老人没有说原因,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躺的这张床。老人说,一想到回家又要面对护工的看护,就浑身不舒服。

这张床由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制造,该公司作为市北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由哈工大校友岳秀哲投资与哈工大天愈机器人联合创建。2018年该公司布局大健康产业板块,筹备哈工大机器人青岛研发中心,并开始布建大健康产业人工智能人才数据库,形成研、产、销、服务的大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生态圈。不久的将来,这种智能化养老护理床将在青岛落地生产。

这种智能化养老护理床并非只能提供一项翻身功能,其智能化还体现在,可以实现自主控制、定时遥控、医联网、健康监测等方面。岳秀哲介绍,对于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这类智能床可以提供舒适的感受,也能解决人力看护的成本。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市民王女士在体验智能床。

在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里有一个体验馆,近期不时有市民前来体验。老父亲刚做过手术,身体机能出现了严重退化,市民王女士帮他寻找合适的床。她躺在床上体验了一番,拿起床边的控制器,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试着让自己翻身,还体验了通过控制气囊带来的透气功能。这种智能床让她赞不绝口。“希望智能化发展得快一点,让身体不好的老人们过得舒服一些。”王女士说。

智能化已悄然融入生活

智能化已经悄悄地渗透进生活的每个角落。指着房子里摆放着的智能化养老护理床,岳秀哲说,有数不清的“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很多‘机器人’并不是都像人的模样,所以有时候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

什么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有何区别和联系?据业内人士介绍,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辅相成:作为算法、软件的人工智能在作为实体、设备的机器人上得以实现,因其可以“取代人”,所以称之为“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旨在工业领域代替工人,服务机器人则尝试在服务业中代替人力。

同样在医疗健康领域,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所,有一款专为痛风病辅助治疗而研发的机器人,它能根据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信息以及以往病历,自动给出诊疗意见。这款机器人于2016年9月在青大附院正式投入使用,两年多的时间,机器人“医生”已累计看诊20000余人次,机器人诊断与专家诊断的吻合度可以达到95%,机器人给出的治疗方案与专家相似度近85%。电子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推送,减少了医生前期的信息搜集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借助人工智能,将来道路交通执法可能会有“机器警察”。4月19日,2019AITech国际智能科技峰会智能交通分论坛在青岛举行。会上,海信推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交通管理相融合的应用“交管云脑”,针对城市交通管理难题推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具备的一个“超能力”就是应用“会思考”的视频巡检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工实现路网警情自动巡检。

气候、人口、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制约着传统农业的发展。一款名为“阿波牛”的农业机器人近日在青岛高新区亮相,让无人值守的新时代农业生产成为可能。作为一款基于百度Apollo(阿波罗)平台开发的无人驾驶车,“阿波牛”可根据不同作业模块,实现除草,喷药,采摘等功能,同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实现精准作业,为全程追溯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阿波牛”机器人是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孵化的重要技术。该基地已有80多家企业注册,10多家企业正在使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进行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初步在青岛建立起人工智能生态圈,带动了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青岛高新区一企业生产的安保机器人,一台可以替代3至5名安保人员。(资料图片)

一台可以替代3至5名安保人员的智能安保机器人也在青岛高新区亮相。这款智能安保机器人可以携带催泪瓦斯、网枪等武器,主要用于厂区、银行等特别场地的巡检。一旦机器人感应物体与其距离小于5米,会立即发出警报声;若距离缩短至3米,机器人将会使用武器自卫。这款机器人由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他们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安保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

拎出一个就是千万级产业

在岳秀哲的公司里有一个“4S店”,不过不是用来保养汽车,而是保养人的身体。

“这像不像按摩床?实际上,它更像飞船的太空舱。”岳秀哲指着其中一个器材说,它的名字是“小愈机器人理疗版”,是针对其自身因高强度工作造成颈椎问题、失眠等研发的。虽然模样像按摩床,背后则是可以融合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时代技术特点,通过机器人技术与康复医学研究的紧密结合。

在岳秀哲看来,将来这类“4S店”完全可以走进社区、商场等,只要一个数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数台类似带有人工智能的器材,就能实现盈利。维持这样的“4S店”不需要太多成本,但可以就近解决现代人的身体隐患,市场前景广阔,“我估计,开千家加盟店并不难,就能支撑起一家上市公司。”他认为,单单拎出来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保守来说也够得上“千万级”。

人工智能的前景被业内人士广泛看好。

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杰认为,虽然工业机器人比服务机器人“起步早”,服务机器人领域具备“真正的爆发力”。“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拿出其中的某个细分行业,能够轻松达到亿元级别。”

日前,在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人工智能是重点聚焦的一大领域。与会专家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大部分场景还处于试用期,没有得到特别广泛的使用,核心原因一是基础能力有待提升,另一个就是成本过于高昂。比如,目前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每年只有几千台面世,预估未来3~5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万台量级。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总体上处于弱智能水平,仅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上有所突破。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来各行各业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让机器人替代人类。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市场将是一个万亿级的规模,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国家数据中心节能委员会秘书长吕天文也表示,人工智能产业未来潜力巨大,预计可以达到数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报告,2016年,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38.8亿元;预计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将近60亿元;至2020年,中国智能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将达到28.2%。

岳秀哲作为业内人士,坚信人工智能的美好前景,他说,简简单单一张智能化养老护理床就能给行业内人士以信心:“机器人能够真正改善人们的生活,智能化发展有着极大的内在需求。”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阿波牛”农业机器人,能除草能喷药还能采摘。(资料图片)

新闻纵深丨人工智能的青岛布局

2015年“网络+”开始出现在政府报告中,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再加上智能手机热销,中国掀起了移动经济热潮。AI从2017年开始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报告中,此次首次提及“AI+”,意味着将AI扩大为新兴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从而加速经济结构升级。业内预测,中国正在从“网络+”扩大到“AI+”,AI将会对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实际上,青岛早已开始布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大量实例则证明了提前布局的卓有成效。

说起机器人,就不得不提青岛高新区:这里从2013年抢先布局并培育机器人产业,年产值由2012年的1.5亿元增至2017年的90亿元,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容纳机器人相关企业150家,产业规模达19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

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小优智能科技在人工智能视觉领域实现新突破,通过激光3D扫描技术获取物体的三维结构,精准度可达到毫米级别。信息数据的采集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其核心的动态结构光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3月份,崂山区携手微软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暨产业高地。4月18日,在崂山区召开的2019国际智能科技峰会上,崂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在崂山区的深度布局,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建设青岛“智慧谷”,把崂山打造成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暨产业高地”。18日,崂山区同时启动建设了青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将坚持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端制造业,制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攻势行动方案,培育海信城市智慧心脏、大快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技术HANLP等重点项目20余个,智能制造企业数量突破130家。

目前,青岛市发起了“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全面推动高端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青岛制造”向“青岛智造”迈进。

2019AITech国际智能科技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高文提出,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经过多年的积累,很多领域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在大数据资源、应用场景和政策环境、青年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基础研究、核心元器件、开源开放平台、高端人才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如何扬长补短?应该是政府决策层和从业人员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高文院士说,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来自行业内的顶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本机构、服务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组成。联盟的使命,就是通过聚集产业界、学术界的中坚力量及相关机构,利用产业基金的引导,服务企业、支撑政府决策。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推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作为从业者,郭杰感受到,相比强烈的需求端,目前人工智能现有的技术水平尚达不到引爆行业的条件。在政府发力引导、各行业重视的情况下,他估计,5年左右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会实现大的突破。

科幻变现实 人工智能走进寻常百姓家

预计到2020年,高新区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190亿元。(资料图片)

小资料丨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软硬件为基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维纳、弗雷治、罗素等为代表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和以丘奇、图灵等人为先驱提出的计算思维,促进了智能计算方法的萌生。1956年夏,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在美国的达特茅斯(Dartmouth)大学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随着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