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带给相关家电厂商新的机会和空间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大量“名不符实”的人工智能家电,往往因为用户体验和服务跟不上,而遭遇“昙花一现”。
荀玉||撰稿
当一种新兴事物崛起的时候,在带来巨大利益和发展空间的同时,它所产生的连锁问题也必定随之而来。因为,大量的商业投机者们层出不穷,引发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如同多年前的智能类产品一样,但凡加上一点智能化的功能,甭管这类所谓的“智能功能”是否真正智能,是否真正提供便捷舒适的体验,还是只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商家就敢大张旗鼓地打着“智能”的旗号唬得消费者一愣一愣,更有太多的老年消费者一入“智能”深似海,压根不懂如何操作,最终所谓的智能沦为鸡肋。而今,同样的事情在新兴AI行业再次重演。
众所周知,过去的2018年被称为人工智能爆发元年,AI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但随着行业进入红利期,在利益的诱惑下,出现了一批浑水摸鱼的搅局者,迫不及待地在跟风中分得一杯羹。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并不具备开发AI产品的尖端技术实力,很多产品只是在原有的软件基础上加以开发和利用,仅仅实现简单对话和在固定模式上的操作,与真正的AI人工智能还差得远。
如今AI机器人消费市场的智能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功能琳琅满目。譬如随着近年对家长们孩子教育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许多打着陪伴、学习旗号的家庭智能机器人涌现在电视广告、淘宝商铺和微商中,家长们不惜重金买下,结果却发现实际效果与广告宣传严重不符,甚至完全与智能靠不上边。而此时,曾经热情满满的客服人员早已翻脸不认人,投诉无门、维权无望。也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AI不值一提,认为其不过是商家促销的噱头。
不仅如此,由于AI产品品类繁多,功能类似,很多消费渠道和价格比较泛滥,有限开拓出来的市场竞争激烈;此外,由于目前技术发展不成熟,很多关于AI机器人的标准还未出台,因此行业处于野蛮式发展状态,滥竽充数现象比比皆是。也正因为如此,AI产业也将在乱象丛生的行业现状中逐渐厘清产品概念,去伪存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速企业优胜劣汰,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实际上,每一款产品的普世化应用都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如同当初的智能手机,从一机难求到遍地都是也经历了七八年时间,而技术更是不断升级、创新。在未来,人工智能产品要想走进千家万户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技术的迭代更新,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需求,还需要整个行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以及不断提升产品售后服务,使整个AI产业走向成熟化。
整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是大势所趋,未来AI产品的普及率在中国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很多产品已经逐渐渗透进我们的日常,正在慢慢改变我们的生活。伴随着AI行业逐渐告别野蛮生长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将不可估量。而企业要做的则是更多的关注90后、00后消费群体对AI的新鲜感和时尚需求,以技术加持产品创新,从售前到售后抢占服务优势,形成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如此,方能在未来的AI行业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