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9-02-16 16:26:28   浏览:20472次  

导读:1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虽后起而攻之,但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却让人另眼相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团队攻克了一个世界级难题: 在量子研究中,不需要任何外加的磁场,即可掌控电子的运动轨...

1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虽后起而攻之,但是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却让人另眼相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实验团队攻克了一个世界级难题:

在量子研究中,不需要任何外加的磁场,即可掌控电子的运动轨迹,使之降低能量损耗。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这被称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普通人来说,这个术语拗口而晦涩,但在物理学家眼中,它"神奇"又"美妙"。

因为它的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采用这种技术设计集成电路和元器件,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平板电脑那么大,智能手机的内存可能会提高上千倍!未来中国将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掀起一场革命。

2

然而距离这一科学突破还不到20天,我国量子网络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最近发布消息:

该校潘建伟团队实现了基于冷原子的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

该团队成功地利用多光子干涉,将分离的三个冷原子量子存储器纠缠起来,为构建多节点、远距离的量子网络奠定了基矗

该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上,被审稿人称赞为“多节点量子网络的里程碑”。

虽然都是量子领域,但潘建伟与薛其坤研究的技术方向有所不同。

3

潘建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全球量子信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曾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潘建伟曾牵头研制成功国际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建成了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雏形,使我国量子保密通信的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对于量子领域的一切,更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质疑。

实际上,量子计算的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39年,当时俄罗斯数学家只是提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在该轮廓下陆续有数学家补充完善,最终提出量子计算机的概念。专家声称,通过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例如在1000到100000之间,进行无限长的量子计算,在某个条件下,量子计算机可处理超过千兆位的天文数字,或者有着更大的处理能力,在2000年初期,美国量子信息团队致力于将量子计算的优势转化为情报处理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被告知未来量子计算机将在材料、药物、系统简化及优化,甚至我们已经确信量子计算机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经济、工业、学术和社会景观。

技术或者科学不管泡沫有多大,寿命也有几十年,所以量子计算的回报一定是巨大的,只是它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4

回顾我国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历程,也曾遭到各种外界的质疑,通常,公众对这类创新性科技研究的认识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觉得“不靠谱”。

例如,当我国刚刚进入量子信息科技领域时,在国内就有不少争议,量子信息甚至被认为是伪科学。

第二个阶段是觉得“不成熟”。

由于我国在经典信息技术领域长期处于跟踪和模仿状态,当初我们提出卫星量子通信的构想时,常常被人问及,美国和欧洲有没有在做?他们没有在做的话,我们先做是不是有风险?而当量子通信技术初步走向现实应用、实现国际引领后,人们还会问技术是否成熟。

第三个阶段是觉得“不新颖”。

当将来量子信息技术得以广泛成熟应用后,人们或许还会说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新”的内容。

幸运的是,除了这些质疑的声音,科学家们在努力创新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更多是鼓励和祝福,因为我们相信: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孤军奋战;

为创新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正是这些温暖的激励,和科研工作者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换来了我国在量子信息科技领域得来不易的部分领先优势。

中国量子科技领域最近再次攻克世界级难题,領先美國15年!

在量子技术方面,美国已经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量子技术成为全球技术的领路人已经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而现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已经发现,多节点量子存储网络也已经实现,在2019年的伊始,我国量子理论技术和量子通信领域都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相信量子技术在各产业全面普及的那天,一定不会太远。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量子科技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