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招聘季又到了。一边是招工难,一边是求职难。有的人在寻找工作岗位的时候,开始刻意回避可能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岗位。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少人慌了神,以后都用机器人了,我们这些缺乏高新技能的人岂不统统被淘汰?
开车的遇到了无人驾驶,餐厅服务员遇到了机器人送餐,营业员遇到了无人超市,厨师遇到了机器人炒菜,就连医生也遇到了机器人开药方。有人对笔者说,你们做媒体的,也没几年媒体饭好吃了,现在都机器人写稿子、机器人播新闻了。
有位阿姨开始焦虑了,她说她女儿在银行工作,貌似“白骨精”,但还是担心这种工作机器人都会干,下岗失业不是明天就是后天。乍一听,我们的工作时间“余额不多”,似乎没有一个职业能逃过失业的命运,但是,笔者去网传得很火的德清某引进机器人的餐厅看热闹,却发现机器人已然失宠,只是傻傻地站在过道上,并没有食客对其表现出兴趣。端盘子的、打招呼的依然是活生生的服务员。服务员坦言,顾客图的是新鲜,新鲜劲过后,机器人可能就是一个摆设。在不少的宣传中,人工智能被有意无意地当成了贩卖焦虑的一种工具,似乎到了明天,大家立马失业。仔细想想,确实有点杞人忧天。最近读到一则新闻,称日本酒店的机器人反而失业了,因为机器人太耽误事,不得不重新找人类替代。
众所周知,日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方面发展非常早。早在15年前,日本有家酒店,号称“全球首家机器人酒店”,这家店秉承一条原则,“能用机器人代替的,绝不动用人力”。这家“全机器人服务”的酒店着实火了一把。但是,这家酒店最近不得不“开除”半数机器人,原因就在于,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甚至经常帮倒忙。
比如,酒店房间里有长相很呆萌的房间管家,貌似可爱,却让客户讨厌。原因是,深更半夜,客户睡得好好的,她却会突然乌拉乌拉叫起来。原来,有的客户会说梦话、打呼噜,机器人就会“多管闲事”,把客人吵醒、吓醒。再比如,负责搬运行李的机器人任劳任怨,看似很卖力,但一碰上下雨下雪,就会失灵,还远远达不到人类服务员随机应变的能力。
开始时,各地的客人冲着“全机器人服务”的名头纷至沓来,但新鲜感消退后,许多人没了再次消费的兴趣,反而是投诉电话打爆,却又因为是跟机器人投诉机器人,如同鸡跟鸭讲,加大了客户的怨气,机器人成了越帮越忙的累赘,酒店方发现,许多场合是不适合“机器换人”的,所以不得不再次“人换机器”。
你或许以为所有的家务可以用机器人替代,甚至替代保姆。但最近有新闻说,日本近来接连发生扫地机器人酿成火灾的事故。这些火灾多是由于扫地机器人将暖炉带向了沙发附近才引起着火的,而人类不可能干出这种蠢事。许多领域的机器换人,是一个相当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人类毕竟是人类,人类相信的是人情味和烟火气,机器人做得再像,也是假的。就像你接受媒体人的采访,如果来个机器人对着你问东问西,或许你要崩溃。